诗词研究·重要诗人·王僧孺
原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六岁能属文,好学。家贫,常为人抄书以养母。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僧孺亦为游赏文士,与任昉等善。出为钱塘令,任昉赠诗有“谁其执鞭,吾为子御”之语。梁武帝时,为南海太守、中书郎、领著作,值文德省,撰《中表簿》、《起居注》。迁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少府卿等。与何逊交善。梁武帝天监(502—519)末,何逊卒,僧孺为之编定文集八卷。普通三年(522)卒,年五十八。僧孺善楷隶,好聚书,多至万馀卷,与沈约、任昉为梁代三大藏书家。多识古事,精谱牒之学,改定《百家谱》,成集抄十五卷。集有《十八州谱》七百一十卷,《东南谱集钞》十卷,又撰《东宫新记》。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严可均辑其遗文为一卷,史称“其文丽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见者,世重其富”。今存诗三十九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以存诗观之,诗风艳丽,已开晚唐情态。主要事迹见《梁书》、《南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