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时代、地域和作者·《诗经》的地域

诗经研究·时代、地域和作者·《诗经》的地域

《诗经》的地域相当辽阔,遍布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和湖北的北部。具体说来,《雅》、《颂》是宫廷和宗庙乐曲,都产生于京都地区。《周颂》全部创作于西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鲁颂》创作于鲁国的都城曲阜 (今山东曲阜),《商颂》创作于宋国的都城商邱(今河南商邱县南),一说创作于殷商后期的京都。《大雅》及《小雅》的大部分创作于西都镐京地区,《小雅》的小部分创作于东都洛邑地区(今河南洛阳附近)。

《国风》则包括十三个诸侯国及两个地区:

《周南》、《召南》都是南方化的乐歌。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 (今河南陕县)而治,周公长住东都洛邑,召公长住西都镐京。现一般以为《周南》产生于周南,即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产生于召南,即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中多次提到汉水、长江、汝水,可知其地域当包括当时江汉流域的楚、申、吕、随等诸侯国,其地域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的临汝、南阳,湖北的襄南、宜昌、江陵等地区。

《邶》、《鄘》、《卫》 皆为 《卫风》。郑玄《毛诗笺》说:“周初,自纣朝歌而北曰邶国。”即今河南汤阴县东南的邶城镇。鄘在朝歌南,即今河南新乡县西南的鄘城。西周初年,成王封其叔父姬封于卫,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东北的朝歌城),春秋时卫文公迁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卫成公又迁帝丘(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邶在卫之北,鄘在卫之南,三国毗连,相当于今之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一带。邶、鄘是西周初期的封国,时间不久就并入卫国。因《卫风》较多(共39篇),便分为《邶》、《鄘》、《卫》三部分。春秋时人常称《邶》、《鄘》为卫风。如《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季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邶》、《鄘》、《卫》。曰: ‘是其卫风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引 《邶风》称为“卫诗”。这些可证明《邶》、《鄘》、《卫》 皆为卫诗。另王国维说,邶即燕,鄘即奄,奄即鲁。

《王风》是东周王都所在地洛邑一带的乐歌,包括今河南洛阳、孟县、沁阳、偃师、温县等地区。

《郑风》是今河南中部的乐歌。郑国疆域最初在今陕西华县西北一带,西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姬友即郑桓公。幽王末年,郑桓公做王朝司徒,居河南中部的郐、虢两国献十个城邑(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桓公将家眷及部分百姓迁到那里去。犬戎侵略西周,杀死周幽王、郑桓公。周室东迁后,桓公子武公就在新郑一带建国,仍称郑。后郑逐渐吞并郐和虢而尽有其地。《郑风》皆武公建国之后诗,故其地在河南中部一带。

《齐风》是齐国之诗。齐国疆域在今山东东北部和中部。周武王封他的大臣吕望于齐,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

《魏风》,魏国都城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北,即今山西南部一带。魏是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东周惠王十六年(前661)被晋国所灭。《魏风》七篇多是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亡国之前。

《唐风》,唐国即后来的晋国,疆域在今山西中部。西周初,成王封其幼弟叔虞于唐,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南。因境内有晋水,后来改称为晋。春秋时武公迁曲沃 (今山西闻喜县),献公迁绛(今山西新绛县北),景公迁新田(今山西曲沃县西南)。

《秦风》,西周孝王封他的臣非子于秦(今甘肃天水县一带),后秦疆土不断扩展。西周末年,犬戎侵略西周,平王东迁,秦人护驾有功,并赶走犬戎,西周王畿及豳地尽归秦所有。秦国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地区。

《陈风》,陈国疆土在今河南东南部及安徽北部。周武王封舜的后人妫(guī)满于陈,都城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县。东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81) 被楚国吞灭。

《桧风》,桧也写作郐,周初妘(yún)姓封国,相传国君是古帝颛顼的后代,国土在今河南省中部,都城在今河南密县东北五十里。东周初年被郑武公所灭。桧诗是亡国前后的作品,即西周末东周初。一说桧诗即郑诗(见朱熹集传·桧风注》引苏氏说)。

《曹风》,曹国在今山东省西南部。武王封其弟姬振铎于曹,都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东周敬王三十三年 (前489) 为宋国所灭。

《豳风》,豳也写作邠,其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周先祖公刘始迁于豳,西周时豳国封给何人,不可考。西周亡后,此地归秦所有。因此,豳诗是西周时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