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夏完淳集》简介介绍

《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 夏完淳集》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十四卷,诗词七卷,明夏完淳撰。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少聪颖,五岁读完“五经”,七岁能作诗文,九岁著《代乳集》,有“神童”之号。明亡后参加了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先在吴志葵军中,后在吴昜军中参谋军事,失败后被捕,坚强不屈而牺牲。

夏氏早期作品受到明“后七子”的影响,其诗多为拟古之作,亦步亦趋地模仿汉魏以来的典范作品,内容空虚,形式呆板,十三岁之后国破家亡,献身于抗清斗争,少年殉国。其诗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和面临牺牲而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直接表现:“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别云间》)“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即事》)对于生死,作者吟出“英雄生死路,恰似壮游时”(《柬半村先生》)这些慷慨悲壮的诗句。它不假雕饰,完全是诗人一片情志,给读者以鼓舞和力量。

夏诗中还有大量摅写亡国之痛和悼念为国牺牲师友的作品。如《吴江野哭》是悼念吴昜的,其中一段描写吴氏牺牲后作者不敢公开吊唁,只能深夜背人痛哭的情景:“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梦中细雨曾闻得,苍皇不辨公颜色。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情词沉痛,一字一泪。《细林野哭》是悼念其师陈子龙的。作者被俘后押送经过细林山,怀念其师,并表达了殉国的决心:“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旁夜台,霜寒月苦行当来。”

夏诗慷慨激昂,悲愤凄楚。语意明朗,情胜于词,富于战斗性,因此在清初遭到禁锢。其诗文多为其亲友及仰慕者保存下来,其集有《代乳集》(已佚)《玉樊堂集》(作于甲申之变后二年)《内史集》(作于从军以后)《南冠草》(作于被俘以后)除已佚外其他各集也散佚不少。

夏集一直以抄本流传。乾隆间吴兰省编《艺海珠尘》收有《夏内史集》十卷,补遗二卷,卷首、卷末各一卷。中华书局1959年又经整理增订,排印出版,改为《夏完淳集》。今人白坚在此集基础上综合各种版本,收录了夏氏传世的全部作品,详加校订笺释,编为《夏完淳集笺释》。

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