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岁寒堂诗话》简介介绍

《诗词曲论·诗论· 岁寒堂诗话》新诗鉴赏

诗论,二卷,南宋张戒撰。戒(?~1157以后?)字定复,河东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人。宣和末年(1125)进士。入南宋,绍兴五年(1135)被宰相赵鼎推荐,历任国子监丞、司农少卿等职。曾追随岳飞从事抗金斗争。

张氏生活于动乱时代,又忧于国事,故对于弥漫当时诗坛以学苏轼和黄庭坚为主流的诗风十分不满。他说:“子瞻(苏轼)以议论作诗,鲁直(黄庭坚)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尽矣。”“苏、黄用事押韵之工,至矣、尽矣,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使后生只知用韵、押韵之为诗,而不知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也。风雅自此扫地矣。”

张戒提出诗当以情志为本:“诗者,志之所在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又言:“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这些判断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把“言志”看作“咏物”的背景还是正确的。

张戒还把“情志”与“思无邪”联系起来。他认为所谓“邪思”并非单纯指醇酒妇人,“国朝黄鲁直乃邪思之尤者。鲁直虽不多说妇人,然其韵度矜持,冶容太甚,读之足以荡人心魄,此正所谓邪思也”。这是指黄庭坚太刻意追求艺术形式的新奇,只在文字上做功夫也足以引人走上邪路。在强调“无邪”的同时,张也主张“情真”,反对“为文造情”。“无邪”和“情真”应在胸襟、气度上统一起来。

在艺术上张氏也注重典雅、含蓄、词意微婉之作。在艺术表现上他提出“中的”的概念,也即恰当地把握表现的“度”的问题。只要合乎“度”,世间一切都可入诗:“王介甫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语亦诗也;山谷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欧阳公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主。李义山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之诗,只知有罗绮脂粉;李长吉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惟杜子美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余’,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岁寒堂诗话》原书已佚,仅存者为一卷本。清代《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此书,并补以《说郛》本诸条,分为二卷。

近人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据武英殿本,分为上下二卷,上卷探讨诗歌理论,兼及历代诗作,下卷专论杜甫诗。有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历代诗话续编》本。

常见者有今人陈应鸾笺注本,由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名为《岁寒堂诗话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