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明诗纪事》简介介绍

《诗词曲论·诗论· 明诗纪事》新诗鉴赏

一百八十七卷,近人陈田撰。田(1847~1921)字松山,号黔灵山樵,贵州贵阳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编修。光绪二十五年任御史,一直为言官,负气敢言,曾弹劾袁世凯,清亡后以遗老留居北京。

陈氏对明代文史有深湛的研究,自光绪癸未(1883)开始编纂此书,历时十七年。全书共收作者四千人,按照天干分为十签(按:壬、癸两签未刊),基本以时代为序。

书中先列诗人姓名及小传,再附诗人轶事和对诗人的总评,然后选录诗作和诗事(其中亦有许多只有诗无诗事的)或收录对该诗的品藻和评论。陈氏常在最后附以自己对诗人或对所录诗歌的评论。每签之前首列陈氏为此签所录诗歌写的短序,撮要评骘入选大家与一代诗风。这些短序贯串起来就是一部简要明代诗史。序中也往往表达了作者之独见。

如甲签序言:“凡论明诗者,莫不谓盛于弘(治)、正(德),极于嘉(靖)、隆(庆),衰于公安竟陵。余谓莫盛于明初。若犁眉(刘基)、海叟(袁凯)、子高(刘崧)、翠屏(张以宁)、朝宗(汪广洋)、一山(李延兴)、吴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粤五子(孙蕡等)、闽十子(林鸿、高棅等)、会稽二肃(唐肃、谢肃)、崇安二蓝(蓝仁、蓝智)以及草阁(李晔)、南村(陶宗仪)、子英(袁华)、子宜(张适)、虚白(胡奎)、子宪(刘绍)之流,以视弘、正、嘉、隆时,孰多孰少也。且明初诗家,各抒心得,隽旨名篇,自在流出,无前、后‘七子’相矜相轧之习。”作者认为明初诗,无论是在诗人数量上,还是在诗歌质量上都超过了前、后“七子”时期。己签序中论“后七子”时期诗歌创作云:“随波之流,摹仿太甚,为弊滋多。黄金紫气之词,叫嚣亢壮之章,千篇一律,令人生厌。”这些评论不是陈陈相因的耳食之言,而是符合当时创作实践的。

在评论诗人及其作品时亦常有胜义。如论及明遗民万寿祺前后诗风的不同,言其“年少诗怀壮丽,有芒砀猛士之风,国变后尤多激楚之音”。评论《板桥杂记》作者余怀作品言:“澹心诗,擅六朝之华藻,运唐贤之格调,吐属隽雅,角逐词场,不減子山哀艳,小杜风流。”皆极贴切。

陈氏所写按语中还有许多订正史实、考辨真伪的文字,亦颇有所得。书中诗人排列还考虑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属于一文学团体或并称,或同与某个重大事件有关(如建文殉难诸臣),都编排在一起。特别注重收录崇祯、宏光间明代献身于民族斗争士大夫的作品,如陈子龙收三十八首,曹学佺收三十二首,黄道周收十八首,黄淳耀收十九首,黎遂球收十二首,鄜露收十三首,这些诗人都牺牲于反侵略战争。陈氏大量选录他们的诗歌,有“伸正气”“黜忝窃”之意。

此书前八签从光绪二十五年到宣统元年(1909)由作者连续自刊。后商务印书馆在民国间所编《国学基本丛书》本即据陈氏听诗斋本排印。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