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 藏海诗话》新诗鉴赏
诗话,一卷,北宋吴可撰。可(生卒年不详)字思道,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宣和末(1125)官至团练使责授武节大夫致仕。
吴氏犹能上接苏轼、黄庭坚,对于已流行当时的江西诗风(当时尚无此名)之利弊有所了解。如言“今人诗多造语不成”。批评“东湖(徐俯)诗叫呼而壮”,论诗仍主江西诗说,尊杜甫,“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拂拭之则自然波峻,读之铿锵,盖杜之妙处藏于内,苏黄之妙发于外,用工夫体学杜之妙处恐难到”,“工部诗得造化之妙”,“老杜句语稳顺而奇特”,“杜诗叙年谱,得以考其辞力,少而锐,壮而肆,老而严,非妙于文章不足于以致此”。这些不仅表明作者对杜甫的景仰和取法于杜的主张,对杜甫创作过程的理解评论也是准确的。
吴氏在审美趣味上与江西派是一致的,如反对“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卑弱,流为词体耳”,“凡诗切对求工,必气弱,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书中称颂“古而老”,“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瘠而实腴”,“先华丽而后平淡”的作品。主张“以俗为雅”。江西派诗人们的佳作,大多能够与这些论点相应。吴可主张“点铁成金”,化用古人成句,并针对当时学江西者拙于造句的倾向,提出要向晚唐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造语成就”。
书中谈到“作诗如参禅,须有顿悟门”,吴氏在《学诗诗》中进一步阐述:“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见《诗人玉屑》)这些对严羽的“以禅喻诗”的主张有所启发。
书中还提到当时的诗社:“幼年闻北方有诗社,一切人皆预焉。屠儿为《蜘蛛》诗,流传海内,忘其全篇,但记其一句云:‘不知身在网罗中。’亦足为佳句也。”又记:“元祐间,荣天和先生客金陵,僦居清化市,为学馆,质库王四十郎,酒肆王念四郎,货角梳陈二叔皆在席下,余人不能复记。诸公多为平仄之学,似乎北方诗社。”又记王、陈等“篇章富有,皆曾编集”。这是关于诗社的较早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热衷诗社,即使市井细民(当铺的伙计、卖酒、卖梳子的商人)也厕身其间,并且曾有大量作品编集,这反映了当时诗歌创作的普及情况。
此书久佚,今存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有中华书局1983年排印《历代诗话续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