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论·诗论· 一瓢诗话》新诗鉴赏
诗论,一卷,清薛雪撰。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别号扫叶山人、槐云道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不就,精于医道,与苏州名医叶天士齐名,善画工诗,为叶燮学生。
论诗多采其师之说,发明不多。薛氏也强调诗人必须有高尚的怀抱及胸襟:“作诗必先有诗之基,基即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随遇发生,随生即盛。”这些说法几乎是全录《原诗》之语。又云:“既有胸襟,必取裁古人,原本《三百篇》、楚骚、浸淫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大家,皆能会其指归,得其神理;以是为诗,正不伤庸,奇不伤怪,丽不伤浮,博不伤僻,决无剽窃吞剥之病矣。”学习古人,不等于模拟。他感慨说:“‘拟古’二字,误尽苍生。”
作者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于谀颂之词,持反对态度:“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无佳作也,人自不佳耳。故凡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颂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在文学进化的问题上,薛雪没有能坚持其师之说,这可能是因为对当时创作实践的不满。薛氏认为今不如古,他对当时诗坛不良风气也多有抨击。如他认为“作诗不易”,诗人须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而当时之作者“摇笔便成,其一、其二、其三,连篇累牍,不几年间,刻稿问世”。还指出:“今日阛阓鄙夫,乳臭厮养,手持四声一本,口哦五言七言。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这些作者颇似《儒林外史》中人物牛浦郎者流。
全书共二百三十条,以个人体会为主,在理论上没有超越其师叶燮。
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由今人杜维沫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