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人物·曾国藩

政治学·人物·曾国藩

近代中国的关键人物之一。原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国藩” 是他进入翰林院后改的名字,以表示他以国家屏藩自居的心迹。出生于湖南湘乡荷叶塘的一个农家。二十七岁考中进士,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被点为“翰林”,后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累官至礼部侍郎 (副部长)。曾国藩信奉程朱理学,并身体力行之,因而在京官中颇有名气。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因母丧回籍守制,次年,太平军攻克汉阳,兵临武昌城下,他奉朝廷之命与湖南巡抚督办团练,由一介书生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他利用同学、亲友、同乡、师生等中国人非常看重的关系组建起 “湘勇”,并以程朱理学所标榜的忠勇诚信、礼义廉耻等观念鼓励士气,培育军魂,使非正规军编制的湘勇面貌一新,战斗力远远超过八旗兵、绿营兵等国家正规军。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湘勇虽屡遭重创,甚至险些全军覆没,但最后转败为胜,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劲旅,曾国藩也被清廷委任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曾国藩不同于行伍出身的纠纠武夫,他对传统文化和当代政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在安庆拜见曾国藩后,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是 “第一流的人才”。在曾国藩的幕府中,汇聚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科技等方面的杰出人才,如王闿运、黎庶昌、薛福成、郭嵩焘、李鸿章、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都曾先后加入曾国藩幕府。他最先倡导洋务运动,不但购买洋枪洋炮来武装湘勇,而且首先引进西洋技术,创建安庆军械所,试造洋枪洋炮,并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揭开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第一页。1864年七月,湘军攻陷南京,江南半壁河山尽在曾国藩控制之中,一些幕僚和部将怂恿他乘胜北上,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被他拒绝。当时,清廷已对实力雄厚的湘军和 “功高震主” 的曾国藩心存疑忌,但又无可奈何,如果曾国藩有 “帝王思想”,反戈一击,也许近代中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但这位服膺程朱理学、坚守君臣之义的曾国藩宁作满清王朝的 “中兴名臣”,也不作汉族王朝的开国皇帝,故近代民族革命家曾斥其为 “汉奸”。清廷赏给他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虽然这对汉族大臣来说,已经是旷世难遇的恩典,但咸丰皇帝原来许的愿是: “攻下南京者封王。” 晚年的曾国藩虽然仍为清廷倚重,曾被派去全权查办非常棘手的天津教案以及通商事务等,但他却小心谨慎地协调着自己与清廷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免“晚节不终”。他在家书中,一再告诫弟兄子侄要勤俭、好学、自强、自立,以耕读为乐,切不要养成纨绔习气,躺在父兄的功劳簿上得意忘形。曾国藩以镇压太平天国而成为一代英雄,同时,在学术、文学等方面,也卓有建树,影响广泛。象他这样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具备的全才,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如果以传统的道德标准来评价,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无可挑剔,堪称 “一代完人”。遗憾的是,曾国藩扶助的是日薄西山的清王朝,所以,尽管一百多年来他拥有不少崇拜者包括青年毛泽东,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但难与洪秀全比肩,甚至不能与康有为、梁启超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