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籍·太平御览
宋代官修类书。李防等撰。李昉 (925-996) 生于后唐,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宋太祖时官至翰林学士,宋太宗时曾出任宰相,监修国史。太平兴国年间,他奉太宗之命,领衔编纂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型图书,其中以 《太平御览》最为后代推重,与 《资治通鉴》 并称宋代的两大巨著。《太平御览》初名 《太平总类》,“太平” 是宋太宗赵炅的年号。在清本将要完成的前夕,太宗命每天进呈三卷,以备 “乙夜之览”,于是改赐今名。《太平御览》 比 《艺文类聚》 的规模更大,总共有一千卷,分为五十五部,这是根据 《周易·系辞》说的“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示包罗万象,其子目多达五千三百六十三门。《太平御览》 的编纂,主要目的并不是为文人写诗作文寻找典故提供方便,而是为帝王大臣提供“百科知识”,所谓“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治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据说,宋太宗听政之暇,日读三卷,如有耽误,翌日必补读,虽严冬之日,也必读完定数。大臣请少息,宋太宗说: “朕开卷有得,不以为劳也。” 凡与政教有关的故实,都一一牢记在心,与近臣相见,必援引谈论,以示劝诫。此书所引书目,据 《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共有一千六百九十种,其中十之七八今已失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看不到原书,还可以从 《太平御览》 中寻到些吉光片羽。如谶纬之学,既是两汉思想史上的大事,而对后世也有相当的影响,可是这些纬书在隋以后就失传了,赖有 《太平御览》引用了一部分,使我们还能知道其大概面目。这是 《太平御览》至今仍被学者重视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