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说·先富后教

经济学·学说·先富后教

儒家关于经济与德育关系的学说。儒家主张礼教德治,即以礼乐教化来培养人民的道德,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但是,礼乐教化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这就是所谓 “先富后教”。据 《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到卫国,感叹说: “人真多呀!” 冉有问: “人口既然众多,那再干什么?”孔子回答: “使其富有。”冉有又问: “富有之后,怎么办?” 孔子回答:“教之。”据《说苑·建本》 记载,子贡问为政,孔子回答: “富之;既富,乃教之也。” 这种 “先富后教” 的观念,便是孟子所谓 “仁政” 的基本思路: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下足以养妻子,丰年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从而向善。” 荀子也说: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所以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就是为使百姓富足; 建立学校,讲究礼仪就是为引导百姓。《诗》 曰: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王事具矣。”班固 《汉书·食货志》则明确提出“富而教之” 的命题: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都以丰衣足食为施教的前提。《管子·牧民》概括得最为精辟: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由此看来,无论儒家,还是法家,都并不否认吃穿最重要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