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

历代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

清代著名的大起义。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里的最后一个王朝,它是以满族贵族为首的、包括汉族地主和其他各族上层分子在内的地主阶级政权。它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剥削。清代中叶以后,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赋役沉重、吏治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不堪忍受的人们纷纷起来斗争,发动起义,反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白莲教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民间组织的一种宗教结社,教义内容是明、道、佛三教的混合物,崇拜各种鬼神,宣称“劫运”已满,弥勒佛即将出世。凡是信奉白莲教的人,因有莲花护身,可以度过来日的大灾大难。在元明两代,曾多次组织过农民起义,流传到清初,又发展到反清的秘密组织。清政府早在1646年就下令取缔白莲教,但是,白莲教仍在民间秘密流传。1775年,白莲教首领刘之协、宋之清在四川、陕西、湖北一带传教,准备起义。1793年,事发被捕,在押解途中,刘之协乘机逃走。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搜捕、大屠杀,要把白莲教徒铲除干净,官兵胥吏乘机骚扰百姓,各地人民因此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人民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抗。1796年正月,湖北宜都、枝江两县人民,在白莲教首领张正谟的率领下,首先在荆州起义。接着王聪儿、姚之富等在襄阳起而响应。清政府急忙派湖广总督毕沅、湖北巡抚惠龄等率兵镇压。又命西安将军恒瑞、广州将军明亮等会剿。但是农民起义军发展很快,由湖北、四川迅速发展到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在各支起义军中,以王聪儿等领导的襄阳方面的起义军势力最强。他率领的襄阳起义军自起兵后,就曾屡次猛攻汉水边上的重镇襄阳和樊城,又转战于河南的邓州、唐州(今唐河)之间,并火烧吕堰驿,声威大振,成了各支起义军的中心。清政府为了镇压这支农民起义军,特地从内库拨出白银二百万两专供军需,又急调山东、山西、河北、陕西、广西等省的军队入鄂,后来又从湖南调来二万名苗兵,配合湖北原有的军队对襄阳起义军发动了大规模的重点围剿。王聪儿、姚之富遂决定回师北上,率领五万起义军于1797年初进入河南。又转战陕西,进军四川,声势更大。

王聪儿的起义军进入四川后,与徐天德会师于东乡,经过协商,各支起义军决定按地区进行编制,分别以黄、蓝、青、白等为号,并在军中设置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组织领导,各号中再分设若干战斗单位——营。起义军采取游击战术,屡败清军,清军将领对起义军十分畏惧。1797年7月,王聪儿等率襄阳起义军由四川向东回到湖北,攻襄阳不克,转战陕西。1798年初,王聪儿命令高均德带领一支人马出击东北方向以引诱敌人,而自己率马、步农民起义军二万,挥军北上,抢渡汉水,发动了著名的汉中大战,后直逼西安。因清军防守很严,折向东南,向湖北进军。因前有地主乡勇截堵,后有清军紧追,起义军被围在郧西县三岔河一带。经过激烈战斗,最后王聪儿、姚之富跳崖牺牲。这一天是1798年的3月6日,王聪儿不过22岁。余部在张汉潮、高均德、樊人杰等人的领导下,继续战斗。直到1804年才被清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下去。

白莲教起义(指清代中叶的白莲教起义),是清代中叶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纵横五省,历时九年半,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军队,杀死副将以下的军官四百余名,一、二品大官二十余名,严重地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清政府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还消耗了白银二万万两,这个数字相当于它的五年的财政收入。从此,清王朝武力削弱、财政空虚,所以白莲教起义是清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