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明朝的建立和统一

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明朝的建立和统一

元末农民战争推翻了元朝的黑暗统治,朱元璋又扫灭群雄,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明朝,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革旧鼎新,并使社会经济在洪武朝(1368~1398)就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文治武功及其所建立的明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1352年2月,定远土豪郭子兴响应刘福通,起义于濠州,自称红巾军。不久,曾为游方僧的朱元璋也参加到这支队伍中来。朱元璋由于才略出众,深得郭子兴的器重。1355年郭子兴死,朱元璋掌握了这支军队的实际领导权。6月,朱元璋南渡长江,夺取了太平路(安徽当涂)一带大片地区。次年3月,他又率水路大军攻克集庆路(南京),改名应天府,建立江南行省。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并分兵略镇江、金坛等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起义军中的一支劲旅。然而朱元璋的处境仍很困难,东有张士诚,西有徐寿辉,南有元军,形势比较严峻。而这时,元军的主力正在北方和刘福通激战,无力他顾,于是朱元璋决定集中兵力,消灭孤立分散的元军、地主武装和其他割据政权的军队,先后出击浙西、浙东。在这中间,朱元璋非常注重任用地主阶级为自己效力。当攻下徽州时,朱元璋采纳了名儒朱升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三条方针使朱元璋为以后的战胜群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359年,朱元璋攻克了浙东很多城池,进占了浙东,并重金聘请出当时的名士刘基、叶琛、章溢、宋濂等人,请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参预军政,这时,朱元璋的队伍已经具有很强的实力了。于是朱元璋开始实行统一全国的大计。

为了实现自己的统一大业,朱元璋采取了远交近攻、分而治之的斗争策略。1360年,陈友谅勾结张士诚,准备顺流而下,东面夹攻应天府。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主张,设法埋伏,打败了西面的陈友谅,东面的张士诚慑于形势,未敢出动。1361年陈友谅反扑失败,许多部将投降了朱元璋。1363年双方在鄱阳湖进行决战。朱元璋采用火攻,把陈友谅用铁索联在一起的大舰焚毁了不少。陈友谅在大战中中流矢身亡。1364年,朱元璋扫灭陈友谅余部。1367年9月,朱元璋又剿灭了张士诚,摆脱了东西两侧遭受夹攻的困境。之后,朱元璋迅速南下,兵分三路进攻方国珍,11月方国珍降。1364年,朱元璋即吴王位,设立百官,建立了一整套封建统治机构。1367年12月,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以应天府为京师。明建立后,除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外,南方还有福建陈友定、广东何真,四川明玉珍、明升父子的夏政权。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也开始了统一战争的收尾工作,南征北伐,所向披靡。1368年朱元璋派汤和攻克延平(福建南平),俘陈友定,进而平定整个福建。广东的何真被迫投降。1372年,明军出兵四川降服夏政权。1381年,明军进攻云南,剿灭那里以梁王把匝拉瓦尔密为首的蒙古残余势力,至此,朱元璋基本上统一了南方。1367年10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伐,一路连克山东、河南。1368年夏,徐达会诸将于临清,大军沿运河长驱北上,下长芦、克青州,至直沽(今天津),元将先从海口逃遁,大都震惊。7月28日,元顺帝弃大都北遁。8月2日,徐达率大军进入大都,元朝灭亡。1368年9月,明军又平定山西、陕西。北伐军又回师直指上都,元顺帝再次北遁,1370年死于应昌(内蒙古达里诺尔西南),其子携余部退到塞外和林一带,史称北元(1402年始去国号)。1387年,明军又攻灭盘踞在辽东的纳哈出。朱元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从大明立国以来,朱元璋为稳固帝位,一方面继续派兵四处征讨,以彻底消灭割据势力,另一方面,朱元璋也积极地在内部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达到了高度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首先,朱元璋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权归中央,再分给三司,使之互相牵制。朱元璋又废中书,罢丞相,使六部分理朝政,各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奉行皇帝的命令,皇帝亲裁政务,封建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高峰。朱元璋还创立卫所兵制,并把大都督府分为左、中、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领所属的都司、卫所。都督府和兵部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使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皇帝手中。朱元璋成了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君主之一。明太祖朱元璋还大力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他发布诏令,释放奴婢,使其成为编户齐民。朱元璋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开垦荒地,大规模地兴修水利也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经过悉心治理,明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