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侮·收复新疆

抵御外侮·收复新疆

同治三年(1864),新疆各族人民掀起了反清武装起义,不久,当地的封建主和宗教上层人物即控制了领导权,他们彼此攻伐,建立许多割据政权。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趁机侵入中国新疆,不久自立为“汗”,建立反动政权,即所谓的“哲德莎尔汗国”(七城汗国)。而英俄两国也觊觎新疆,竭力拉拢支持阿古柏反动政权。阿古柏逐渐占领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建立起殖民统治。同治十年(1871),俄国强占伊犁地区(今伊宁市一带)。七十年代中期,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等人的积极推动下,清政府抓紧了进军新疆的准备。1876—1878年,收复新疆的战争粉碎了英俄企图肢解并侵吞新疆的阴谋。出征之前,左宗棠依据新疆地理条件和敌我实际情况,制定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

光绪二年(1876)三月,左宗棠命张曜部固守哈密,金顺部进驻济木萨,防敌东犯,随即派总理行营营务、湘军统领刘锦棠率马步二十五营,记名提督徐占彪率马步五营分批入疆,目标为收复乌鲁木齐,左宗棠自己坐镇肃州指挥全局。清军投入兵力达六七万之多。闰五月,刘锦棠部到达巴里坤,进驻古城,六月八日(7月28日),与金顺部同抵阜康。廿三日(8月12日),清军进扎古牧地城东和东北。刘锦棠采取了先扫外围,再攻坚城的战法。廿九日(8月18日),炮兵轰塌南城,攻城步兵冲入缺口,各以火药包投向敌人。此役歼敌6000人。攻克古牧地时,清军缴获敌军头目向乌鲁木齐求救的信件一封,得知乌鲁木齐城防空虚,刘锦棠遂率部急进乌鲁木齐。敌军守将白彦虎、马人得闻风弃城,逃往达坂。此后刘锦棠驻守乌城,金顺挥师西进。九月廿一日(11月6日),清军收复玛纳斯南城。至此,清军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北疆。

克复北疆之后,左宗棠又根据敌人的部署,兵分三路进击南疆:北路由刘锦棠部南下进攻达坂城,东路由张曜部自哈密西进,东北路则由徐占彪部自巴里坤西进,后两路在盐池会师再协力攻取吐鲁番和托克逊,打开南疆大门,然后西进光复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光绪三年(1877),三月初六日(4月19日)夜,清军刘锦棠部以开花炮轰击达坂城,于东门狙击了突围之敌,歼2000人,俘1200人,达坂光复。张曜、徐占彪部则已攻克七克腾木、辟展、胜金台等处,挺进吐鲁番。刘锦棠则分一部支援吐鲁番,自率主力开向托克逊,于托克逊城外重创敌军。十三日(4月26日),马人得开城投降,吐鲁番亦复。达坂、吐鲁番之役,共歼阿古柏军2万人。四月中旬,阿古柏于库尔勒暴死。海古拉携父尸逃至库车,被其兄伯克·胡里所杀。伯克·胡里又在喀什噶尔称汗,在英俄支持下与清军顽抗。八月,清军以刘锦棠部为前锋,张曜部为后队,共2万余人从托克逊开拔西进,直指库尔勒,开始了收复南疆的进程。九月初,刘锦棠部收复喀喇沙尔、库尔勒。九月十二日(10月18日)库车亦被克复。二天后,阿克苏城收复。白彦虎逃至乌什,又被驱赶至喀什噶尔。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又趁伯克·胡里前往和阗“平乱”时反正,向刘锦棠乞援。十一月十三日(12月17日)清军收复喀什噶尔,伯克·胡里和白彦虎率残部逃入俄境。本月内又收复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南疆全境皆复。至此新疆只剩伊犁尚在俄国人手中。

光绪五年(1879)八月,沙俄政府胁迫清朝出使俄国大臣崇厚签订了《里瓦基亚条约》,伊犁虽归还中国,但其西境南境全被沙俄割去,实为孤城。清政府以驻法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负责谈判改约,再次委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统筹西藏军务。左宗棠部署军队5万人,准备武力收复伊犁,但在俄英德法美等国压力下,被调离新疆还京。光绪七年(1881),曾纪泽代表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及特克斯河流域1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仍割让了霍尔果斯河以西领土。收复新疆战争的胜利,粉碎了阿古柏及英俄势力侵占新疆的阴谋,巩固了西北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