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夏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世袭制在中国的确立。自此,所谓的“禅让制”退出历史的舞台,军事民主制时期结束,中国进入阶级社会。
夏族,姒姓,是居住在中原的古老部落,他们首先活动在陕晋一带,后自西向东逐渐迁徙定居在伊洛河汾地区,即豫西、晋南一带。至夏朝末年,夏人活动范围扩大,今晋、豫、冀、鲁一些地区都成了夏人活动之地。传说夏的祖先是黄帝,黄帝孙颛顼生鲧,鲧生禹,禹生启。但颛顼以前的世系,并不确切,不可视为信史。鲧为禹的父亲,史书所载相同,无疑是确切的。鲧所生存的时代正是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鲧曾接受尧的任命,负责治理洪水,他试图筑堤挡水,九年不成,舜摄政时,鲧遭放逐,死于羽山,鲧虽治水失败,但也不是没有功绩。实际上鲧遭放逐而死是由于他与舜争夺权位。鲧之子禹,秉承父志、父业,继续治理洪水。他放弃了筑堤堵水的办法,改用疏导之计,终于治水成功。治水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又促进了手工业与交换的发展。这也加速了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除治水以外,禹还成功地运用诈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为夏王朝奠定了基础。在鲧被逐杀之后,禹不但压抑了自己的不满与怨恨,而且恭谨地侍奉舜,被任命为司空,担负治水之任。禹既利用舜的威望来扩展自己的势力,又排斥异己,削弱舜的势力。禹在行动中一步步地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培植了自己的势力,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博得众多部落首领的拥护,终于被拥戴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的最高君长,确立了王权。
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禹又继续征伐三苗,使他们南遁于丹水、汉水一带的山中去,战争中的战俘成了军事首领的奴隶。这种掠夺战争,进一步加强了禹的地位,并促进了奴隶制度的产生。为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塗山,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塗山之会时,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大都转化成了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他们前来参加大会,对禹朝贡,行臣服礼节,成为夏王朝统治下的诸侯。这次大会,乃是夏王朝建立的重要步骤。按“禅让制”之传统,禹退位后其继承人也要由部落民主推举而出。禹则狡诈地推选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皋陶作继承人,皋陶死后,又推举政治经验较少,威信较低的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人们不拥戴伯益却信服禹子启,实际上这是禹精心安排的结果,他已为启继承权位铺平了道路。随后,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启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夏启即位后,东方偃姓部落的伯益首先起来反对,他率领东夷军队,向启进攻,并将启俘获囚禁。启逃出后组织反攻,将伯益捉获杀掉。夏族在西方的同姓邦国有扈氏也起兵反对启,双方大战于甘泽,启开始时也没有战胜有扈氏,大约经过一年后,才将其征服。对有扈氏的胜利,意味着夏王朝政权的初步稳定和世袭制的初步确立。为此,夏启在钧台大宴诸侯,诸侯纷纷来朝。夏王朝的统治得到诸侯的正式承认。
当然,世袭制与“禅让制”的斗争还会继续。启传子太康,太康不恤民事,为东夷有穷氏的首领后羿赶下了台。后羿又为亲信寒浞代替。太康死后,弟中康立,中康子相投靠斟灌氏和斟寻氏,又为寒浞所攻杀,相妻已怀孕,逃奔母家有仍氏,生少康,后少康又被寒浞攻败,逃奔有虞氏。后少康灭掉寒浞,恢复了夏王朝。从此,夏朝奴隶制政权才逐渐巩固下来。夏朝的建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势,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