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魏书

古代典籍·魏书

130卷。魏收(506~572)撰。魏收,北齐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经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个王朝。在北魏时任太学博士。主客郎中,经东魏到北齐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由于文才出众升入尚书右仆射,兼修《齐史》。一生勤于修史。他奉高欢父子之诏撰写《魏书》,又志愿专心修史工作,当时还有平原王高隆之任总监,高氏只署名,另五人受命撰史,但他们不长于史才,实际上主要是魏收撰写。

《魏书》从公元551年开始撰写,至554年完成,前后仅4年时间,先写“纪”、“传”,后又写了“志”,共130卷。包括帝纪14卷、列传96卷、志20卷。在帝纪中,有二篇分为上下两卷,即一是太武帝拓跋焘,一是孝文帝元宏。这两个皇帝是当时北魏比较杰出的皇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元宏改制汉化,迁都洛阳、改拓跋姓为元姓。最后一篇是孝静帝元善见的纪,他是东魏的皇帝,魏收以东魏为正统,所以列在北魏帝一起。“列传”96卷,前10篇是集中记皇后和皇室诸王的。后面从83篇起是记叙十六国和南朝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志”20卷,写成晚,编在列传之后。其中《食货志》记载北魏的经济发展情况,为均田制、赋税制提供了原始资料。《释老志》是魏收新增的志目,记佛教、道教的源流,佛经的翻译、佛像的建造等,较详细。魏收著《魏书》的资料主要以史籍和临时征集的百家宗谱为依据。北魏原有国史,如邓渊的《代记》10卷,崔浩领导修史续编《国史》30卷,纪、传、表、志俱全。以后还有李彪、邢峦等分别撰写的《孝文帝起居注》、《庄帝纪》3卷,《辨宗室录》30卷。《魏书》到了北宋时,残缺了39卷。是刘邠在校定时,采用了隋魏淡的《魏书》、唐李延寿的《北史》、张太素的《后魏书》、高峻的《高氏小史》及《修文殿御览》等书加以补充的。《魏书》在南北朝各史中,还属比较好的史书,不仅史料有较高的价值,编撰体例也有可取之处。

《魏书》成书后,当时争议很大,有的说是“秽史”,有的认为可传千古。投诉的有一百多人,后来把魏收的坟地挖了,抛尸于野。由于对《魏书》不太满意,到宋朝又残缺严重,后人想补史的也不少。体例上创立《序纪》和《释老志》是最早记佛、道二教的珍贵资料,还有《灵征志》记载天文、地震、风雨等自然现象,是有价值的史料。后人刘恕等校勘《魏书》,为后人补的在卷末加注“阙”字。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魏书》校勘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