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戏曲·海青拿天鹅

音乐戏曲·海青拿天鹅

是我国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首琵琶套曲,琵琶武套乐曲代表之一。海青是我国北方契丹、女真、蒙古族等用来打猎的一种猎鹰,天鹅则是人们希冀捕获的珍禽。这首乐曲表现了海青捕捉天鹅的富于戏剧性的过程,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生活。目前所见《海青拿天鹅》的最早谱本,是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手抄本。在1814年荣斋所编《弦索备考》中也有此曲,为胡琴、琵琶、三弦、筝的合奏谱。华秋萍《琵琶谱》、李芳园《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均有此曲,在元、明、清时期广泛流传。明代李开先《词谑》曾说,明万历年间,河南琵琶名家张雄曾以演奏此曲闻名于世。据说他每弹此曲,总要换一付新弦。弹时,一间五楹大厅,到处都是鹅声。

全曲共有十八段,可分引子和五个部分。引子的曲调富于叙事性,由绵长音调和短促节奏交织进行,仿佛是辽阔、广袤的草原景象。第一部分由二、三、四段组成。音乐用轻盈的节奏,柔美的曲调表现天鹅形象。间或三拍子的节拍表现动态的舞蹈性飞翔。轻巧的拉弦摹仿了天鹅的鸣叫声。第二部分包括五、六、七、八、九段,主要突出海青的凶猛、矫健。它以稳重的三拍子节奏表现海青的盘旋翱翔,小三度的上下滑奏犹如海青的急速俯冲,密集音符构成的下行弦律是海青的特性音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有着欢快、自信的色彩。第三部分是十至十三段,音乐用急促的节奏,突出的重音表现了海青寻觅天鹅时的机警形象,用轻快跃动的旋律和富于弹性的节奏音型描绘了天鹅的躲避。第四部分包括十四、十五两段,是海青与天鹅进一步的较量。自由而不稳定的节奏音型,不断模进的音调,表现了海青在天空中时起时伏地翱翔和紧盯天鹅的姿态。一松一紧,一张一弛犹如海青的紧逼和天鹅的惊慌逃窜。音乐采用模进手法,似是海青一次次地追逐、啄咬,天鹅则一次次挣扎、逃脱,气氛越来越紧张。第五部分是第十六段,是全曲的高潮所在。音乐叙述了海青与天鹅的生死搏斗。琵琶弹、挑、轮、扫的技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海青的凶狠撕咬和天鹅的奋力反抗在音乐中时有所闻,气氛达到至高点。十七、十八两段是尾声,由《五声佛》和《撼动山》两个曲牌变化而成,节奏流畅,情绪欢快,表现了大自然的静穆、安谧;一场恶斗之后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海青拿天鹅》是一首标题性的琵琶曲,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它有着鲜明的主题和完整的结构,以合头、合尾的形式贯穿全曲。调式对比强烈,并利用旋律、节奏、力度及演奏技法的变化,使其音乐具有描绘性和写实性,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