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中期,不仅民族矛盾严重,而且阶级矛盾也相当尖锐。北宋太宗时,曾经两度出动大军攻辽,企图把契丹贵族势力逐出长城,全都失败。对党项贵族的战争也多失利,结果民族矛盾激化。北宋前期,地主侵占土地的现象已相当严重,到北宋中期,更为严重。而且北宋政府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赋税繁重,农民生活很苦,阶级矛盾尖锐。尤其在四川地区,农民遭受的剥削和压迫更为严重。北宋政府不仅禁止民间运销茶叶出四川境外,而且加紧剥削茶农,致使四川的产茶区贸易日益萧条,许多小茶农、茶贩纷纷破产,断绝了生路。
993年2月,四川青城县茶农王小波带领一百多贫苦农民,在青城山区首倡起义。他激愤地对大家说:“我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意思是说:“我痛恨社会上的贫富不均,现在我们来给大家改变这种现状!”这句话成为起义者的口号,说出了广大贫苦农民对贫富不均的愤懑,反映了他们要求得到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和希望消灭贫富差别的强烈愿望;这口号,犹如一把号角,呼唤着那些遭受残酷剥削的破产农民和茶农,仅十几天,起义军就迅速壮大起来,发展到数万人。这支起义军从青城山出发,一举攻克青城县城,接着以青城县为据点向南发展,首先攻占彭山县,乘彭山大捷的锐气,起义者又回师北上,转战于邛州、蜀州。
12月25日起义军在进攻江源时,领袖王小波被暗箭射中前额,后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起义军推举王小波的妻弟李顺做统帅,继续战斗。李顺,也是青城县人,因“贩茶失职”而参加了起义军。他为人仗义,疾恶如仇。起义以后,他不仅作战英勇,体恤部下,关心百姓,善于用人,而且治军有方,号令严明,行军作战,秋毫无犯,深得民心。起义军攻占江源后,又攻下了蜀州、邛州、新津等地,整个川西地区大部分控制在起义军手中。994年正月,起义军开进宋政府西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据点——成都。李顺即位称王,国号大蜀,年号应运;发行“应运元宝”、“应运通宝”两种钱币,这是我国农民政权所发行的最早货币。宋太宗得到消息后,派宦官王继恩等率禁军镇压,2月又加派雷有终等为副将进入四川。起义军在阻击中失利,成都被攻陷,李顺下落不明。但是,起义军在大蜀将领张余的领导下向川南、川东进军,声势仍然很大。995年2月,起义军为宋军和地主武装所败,张余被俘牺牲。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口号,不仅使唐末农民起义处于萌芽状态的平均思想具体化、明朗化,而且对以后的农民起义具有重大的影响。它是我国农民战争史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是一座永远值得人们注目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