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泳
《周易·泰卦》有“包荒,用冯河”的记载。意思是把匏(包借作匏)瓜挖空,用来渡河(冯与淜同声)。《玉篇》:“徒涉曰淜”。这是一种不用船只,把挖空的匏瓜系在腰侧(又称“腰舟”)而渡河的方法,类似今天的用救生装置游泳。古代的这种“嬉水”方式也要先经过严格的训练,这是我国较早的记载有关游泳方面的内容。在春秋战国频繁战争中,水战亦成为重要的战斗方式。《六韬·奇兵篇》:“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强弩长兵者,所以水战也。”对水战将士要求有较高的游泳技巧。出土的战国“燕乐渔猎攻战铜壶”及“水陆攻战纹铜鉴”等文物,描绘了战国时水战的情景,有穿梭于鱼群中的游泳者。《管子·轻重甲》记载:春秋时齐国欲攻打北边的孤竹离枝(今河北卢龙南)小国,又恐善于水战的越国乘虚偷袭,决定做好水战的准备。丞相管仲指挥建造一个大而深的水池让士兵练习游泳,并重金奖罚,善游者赏千金,不能游的罚千金。果然,在越国进犯齐国时,齐国已具水兵五万余人,在曲蔷一战大败越国。《庄子·达生》记载孔子及学生在吕梁看到“悬水之十仞,流沫四十里”的瀑布中“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派弟子追出很远救起,那人披散着头发,高声唱着歌。然后告诉孔子他游泳的秘诀“与齐(水漩涡)俱入,与汩(上涌的漩涡)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即按着水流运动的规律来游泳。西晋将领周处(?297),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年轻时,曾“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处果杀蛟而反。”(《晋书·周处传》)周处与蛟搏斗,经过三天三夜几十里行程,表现了非同寻常的游泳技术。宋代时游泳原是军事训练项目,是水战时的一种技能,但在北宋和南宋的歌舞升平中,游泳成为了皇帝贵族娱乐的项目,南宋时到钱塘江观潮和游泳健儿参加弄潮表演的有数万人之多,“倾城而出,车马纷纷”。“江干上下十余里间……虽席地不容闲也”。(《武林旧事·观潮》)游泳表演成为宋代的一个重要娱乐项目,随之社会上出现了专业的游泳艺人,有“弄水哑八、谢棒杀、画牛、僧儿。”(《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大批游泳专业艺人的出现,推动了游泳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