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艺·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

建筑技艺·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帝王的宫殿、坛庙、陵寝,官署的衙门、宅第,宗教的寺庙、宫观等,大都采取这种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原则是内向含蓄的、多层次的,力求均衡对称。其平面布局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由于建筑群是内向的,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市中的城楼、钟鼓楼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个建筑组群至少有一个庭院,大的建筑组群可由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成,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两旁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等。工匠们运用烘云托月,绿叶衬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种布局方式满足了统治者和宗教教义对于崇高礼敬、庄严肃穆的要求,所以几千年来沿袭完善,发展至今。

另一种布局方式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灵活安排空间布局。一般山水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等灵活布局。如位于山脚河边的民居或寺庙,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依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地区和江南水乡。而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园林的室外空间即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庭院可以栽培树木花卉,可以叠山辟池,可以搭盖凉棚花架等;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过渡,增添了不少情趣。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宜布局,既实用又美观,充分体现了自由灵活的布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