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王通
隋朝著名经学家、教育家。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好学,15岁时已有学术成就。后为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尝言“如有用我者,吾其为周公所为乎”! (《文中子》)隋仁寿三年(603),西游长安,针对时弊,上“太平十二策”,受大臣阻挠,未能用。后退居河汾白牛溪,从事著书和讲学,弟子千人数,著名的如李靖、魏徵、房玄龄等。王通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人,得失在于教。其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能够实现王道政治的人。他把“六经”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教育思想,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把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看得重于传授广博的知识技能。他认为教学的任务是为了“讲道”,“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他还仿效孔子,常与学生言志谈心,积极引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专心有恒,广问与议,量力而行。还主张“度德为师”。著有《礼论》十卷、《乐论》十卷、《续书》二十五卷、《续诗》十卷、《元经》十五卷、《赞易》十卷,后人合称《王氏六经》,今已佚。平日问答之语,由其门人薛收、姚义等辑录,仿《论语》体裁,编为十篇,名《中说》,亦称《文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