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出版·书店
始于西汉。是图书贸易的基本形式,也是书籍成为商品的基本标志。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后,儒家经典以及学者求取利禄所必读的书籍,需要量很大。当时书籍多是竹木制的简策,要得书最初只能辗转抄录,自抄自用。后出现了相互交换经书复本的交易市场。据《艺文类聚》引《三辅黄图》记载:“汉平帝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为博士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行,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出物及经书相予买卖,雍雍揖让,侃侃訚訚。”说明在西汉时,长安太学附近每月已有两次书籍交易的贸易市场出现。太学生买卖经书,初属互通有无的性质,以后有人抄书出售,书籍开始成为商品。书籍的供求需要日渐增多,就出现了以售书为业的书店。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著的《法言·吾子篇》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这是古籍中最早有关书店的记载。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汉代的商业日益繁荣起来。新兴的商业城市不断出现,各地的书店也逐渐多起来。《后汉书·王充传》就明确记载了王充年轻时“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可见,当时在大都市里,书店已很普遍,书籍品种亦不少。书店的出现及发展,方便了知识的传播,为中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