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巴渝舞
又名《昭武舞》、《宣武舞》,古代巴中地区少数民族舞蹈。《华阳国志·巴志》载武王伐纣时“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刘邦在平定三秦之后,招募一批賨人为前锋,他们勇猛善战又喜爱歌舞,刘邦命乐工学习改编他们的歌舞,由于賨人就生活在巴郡渝水一带,故称《巴渝舞》。此舞反映着农耕文化的情趣,充满素朴的原始五行观念。汉代《巴渝舞》已成为表现军旅战斗,歌颂帝王功德的宫廷舞蹈,汉乐府中就有巴渝鼓员三十六人。表演时,舞者身披盔甲,手执弩箭,口唱賨人古老战歌,乐舞齐作。汉代表演三十六人,南朝梁时改为十二人,梁以后又减为八人。伴奏乐器以铜鼓为主,配合击磬、摇鼗、抚琴。舞曲有《矛渝》、《弩渝》、《安台》、《行辞》等四篇。《巴渝舞》传至三国,曹魏时更名为《昭武舞》,晋代改为《宣武舞》。隋文帝废之。唐清商乐中又以《巴渝舞》传之。此后,不见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