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国子监

古代教育·国子监

中国封建社会中央教育管理机构,明清时亦为最高学府。源于国子学。晋武帝咸宁二年(276),设国子学。北齐改为国子寺,后又复名国子学。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国子监,为教育最高管理机构。唐代国子监属尚书省礼部,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广文馆。宋代分设西京国子监、东京国子监,增辖武学。国子监既是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又是国家最高学府,故亦称国子学。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蒙古国子监管辖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监管辖回回国子学。明代国子监兼具教育管理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性质,内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为讲习之所。永乐年间都城北迁,遂有南北二监(即京师国子监与南京国子监)。清代国子监沿袭明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遂废。

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