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作品·山海经·黄帝擒蚩尤

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作品·山海经·黄帝擒蚩尤

《山海经》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本篇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这个故事反映上古时期两个部族之间的斗争。《黄帝擒蚩尤》,是历史与传说的杂糅,神话中的蚩尤是一个凶残暴虐的反面角色,而黄帝则是部族中的显赫英雄,是正义的象征。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对这个故事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事实。

黄帝,上古帝号,传说,称轩辕氏,也称有熊氏,诛杀蚩尤之后,诸侯们尊他为帝。

蚩尤,一个部族的首领,也可能是一部族名。相传为炎帝(神农氏)之孙子,牛首蛇身,头上长角,模样很怪但威武雄壮。且能作妖雾。

此篇可分为二段——

第一段:黄帝与蚩尤反复较量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一、诠词释句:

作兵与应龙——作兵,制造兵器。应龙,传说为有翅膀的神龙,善于蓄水行雨,他住在凶犁的土丘山。

冀州之野——古九州之一。大体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地及河南、辽宁两省的一部分地方。

风伯与雨师——风伯,即风神飞廉。《山海经》:“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豹纹”。雨师,即雨神。班固《东都赋》注引《风俗通》云:“雨师,毕星也。”原是黄帝出巡时,为其洒雨洗道之臣(见《淮南子·原道训》)。

二、略述大意:

传说,蚩尤原是黄帝信任的部下,常为黄帝出巡开道。不知何故,蚩尤突发要夺黄帝帝位的念头,于是,私下策划,准备辎重,打造兵器,并策动黄帝南方后裔苗族跟他一起造反。经过充分准备,终于由他率领其兄弟、苗民和部属神将,大举向中原进攻,公开发动了同黄帝的战争。

黄帝得知蚩尤反叛之后,十分震怒。蚩尤攻势凶猛,黄帝被迫调动兵将,部署力量,下令善于蓄水行雨的应龙率兵众于冀州的涿鹿之野,开始了一场“拉锯式”的反击恶战。初始,应龙在天空作法行雨,以“蓄水法”淹没阵地,围困蚩尤军队,使其不得展开攻击。但这只是阻止一时,未能击败蚩尤。不料,蚩尤利用从黄帝处投奔过来的风伯、雨师的法术,祭起魔法,掀起一场更大、更凶的骤雨狂飚,直向黄帝军队猛压过去。这不仅使帝军丧失了反攻能力,且陷入万分危急之中。

这里演绎的蚩尤背景资料,是根据另版有关的神话传说,予以补充叙述,使故事的发生,有线索可寻。

第二段:借女魃之力,擒杀了蚩尤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一、诠词释句:

天女曰魃——这个天女“魃”,是何许人?据《神异经》载:“南方有人(指魃),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并说,“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后来被人“投入溷中乃死,旱灾销也。”而《山海经·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句;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说文》:“魃,旱鬼也,从鬼友声。”如此说来,魃,究竟是什么身分,还不很清楚。不过,如以神话视之,从《神异》说为宜,况且,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往往人神不分,神鬼混淆。

二、略述大意:

此时,黄帝见战事不利,急忙请下天女旱魃上阵。她以头顶之目为管道,从太阳处引进热量,又乘风鼓动自己身上的青衣,使体内热能化成滔滔烈焰、滚滚热浪,充塞天空,弥漫大地,令蚩尤军队受到重创。而黄帝军队则乘机大举反击,擒杀了蚩尤。

由《山海经》保存并流传的“黄帝擒蚩尤”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关于这个故事的传说,古籍中还有若干不同的说法。其实,黄帝与蚩尤交战中的成败情节,并不像《山海经》所说那样简单、顺利,而是经过了反复较量后,才取得“战蚩尤”的最后胜利的。比如——

在涿鹿大战中,蚩尤曾施放迷雾,使黄帝军队处于不辨方向的“雾阵”之中,被杀得虎窜狼突。如果没有臣子“风后”设计的“指南车”帮助冲出重围,将会有全军覆没之虞。(详见虞喜《志林》)

在双方交战中,黄帝士兵为蚩尤手下的魑魅魍魉们迷得晕头转向,让对手任意砍杀。后来,黄帝打听得知,以“龙吟”之声,才克了魔法,取得一次小胜。

又在蚩尤受到重创之后,他宁死不屈,去北方请了夸父族前来助战,使双方较量又趋平衡,呈现胶着状态。最后,多亏有位“九天玄女”天仙,向黄帝传授了一套神鬼莫测的兵法,黄帝依计施法,取得最终胜利,擒杀了蚩尤。

这则远古故事,把神话、传说和历史三者混淆一起,编出了这个有头有尾、情节曲折、形象生动的故事。因此,其中若干情节与人物,往往是鬼怪不分、人神难辨,也不很符合后世的某些情理准绳。然而,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特别是远古神话故事,是无可厚非的,更不应以历史标准或者科学原则,去要求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