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作家论·姚合

唐诗·作家论·姚合

晚唐诗姚秘监为最清妙。(姚勉 《雪坡集》 卷三七《赞府兄诗稿序》)

姚少监合,初为武功尉,有诗声,世称为姚武功。与贾岛同时而稍后,似未登昌黎之门。白乐天送知杭州有诗,凡刘、白以后诗人,集中皆有姓名。诗亦一时新体也,而格卑于岛,细巧则或过之。(方回 《瀛奎律髓》卷一○姚合《游春》批语)

武功有官况三十首,赵紫芝多选取配贾岛,以为 《二妙集》,盖四灵之宗也。(同上)

予谓诗家有大判断,有小结裹。姚之诗专在小结裹,故四灵学之,五言八句皆得其趣,七言律及古体则衰落不振; 又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而气象小矣。是故学诗者必以老杜为祖,乃无偏僻之病云。(同上)

姚秘监诗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 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蒨芬: 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醨,故品局中驷尔。(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七)

凡摹拟最忌入俗。姚合形容山色荒僻、官况萧条,曰:“马随山鹿放,鸡杂野禽栖”,真刻画而不伤雅。至“县古槐根出”犹可,下云“官清马骨高”,“官清”字太着痕迹,“马骨高”尤入俗浑。梅圣俞乃言胜前二语,真是颠倒。(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

姚武功诗,恬淡近人,而太清弱,抑又太尽,此后所以渐靡靡不振也。然五律时有佳句,七律则庸软耳。大抵此时诸贤七律,皆不能振起,所以不得不让樊川、玉溪也。(翁方纲 《石洲诗话》 卷二)

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而刻画太甚,流于纤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 《极元集提要》)

武功诗语僻意浅,大有伧气,惟一二新异之句时有可采,然究非正声也。(纪昀 《瀛奎律髓刊误》卷六姚合《武功县中》 批语)

武功诗欲求诡僻,故多琐屑之景,以避前人蹊径。佳处虽有,而小样处太多。(同上书卷一○姚合《游春》 批语)

(司空图) 固是苦吟有悟,亦由骨韵本清。姚武功搜尽枯肠,终是酸馅气。(同上书卷一○司空图 《早春》批语)

武功派所以不佳,正坐着力都在没紧要处。若盛唐大家,却在紧要处用力,其象外传神、空中烘托之笔,亦必与本位秘响潜通,神光离合,必不是抛落正意另有刻画小景。(同上书卷四七刘得仁 《冬日题邵公院》批语)

姚武功五律,脱洒似不作意,而含蕴不尽。七律亦新脆可喜。(胡寿芝 《东目馆诗见》卷一)

武功诗集,古今体存遗甚多。其五言律,朴茂新奇,酷似王仲初。仲初故与水部合体,而姚君与水部为友,其得于渐摩者深矣。佳篇美不胜收,然无逾《县居》诗者,且君以武功得名,未必不由此诗起也。次为升堂第四。(李怀民《中晚唐诗主客图》)

其源盖出左太冲,而驰骋害体,已开宋派。律体典润,故得名重当时。武功三十首,特见清华,然方之孟从事、刘随州,则神情顿减。(宋育仁 《三唐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