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元文学·金元杂剧·金元诸宫调·现存的三种金元诸宫调作品

辽金元文学的内容·金元杂剧·金元诸宫调·现存的三种金元诸宫调作品

(一)《刘知远诸宫调》

现存最早的版本为俄国柯兹洛夫探险队在1907—1908年间发掘我国甘肃境内古代黑水城时发现之本,今藏北京图书馆。后来各种影印本、石印本、铅印本、校注本均据此本而出版。

《刘知远诸宫调》的创作年代,学术界多认为是金、南宋时期即12世纪的作品,因故事述及北方地域,应是金代作品。其创作时间应先于《董西厢》,因其保存了宋词的宫调歇指调,而《董西厢》不用;另外,从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董西厢》也远胜于此作,因此,此作应为金代早期的作品。

《刘知远诸宫调》为无名氏所作,为残本,原本有12则,今仅存5则,其中第11则有残缺。其目次为:

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第一

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第二

知远充军、三娘剪发生少主第三

知远探三娘、与洪义厮打第十一

君臣、弟兄、母子、夫妇团圆第十二

刘知远和李三娘的故事,在早期的《五代史平话》中就有记载,后来又在元代南戏《刘知远白兔记》中敷演。这部作品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表现了古代农民反抗压迫、希望改变贫穷命运、发迹变泰的思想观念。作品写流浪汉刘知远为生活所迫,到了小地主李三传家做佣工和赘婿,受尽了妻兄李洪义、李洪信的虐待,甚至差点被李洪义放火烧死,被迫远走从军;其妻李三娘在家则受尽兄嫂欺凌,生下个儿子也不能自养,只好请人送到太原刘知远处。李三娘在与刘知远团圆后怒斥李洪义等人:“自从刘郎相别了,庄上十二三年,最苦剪头发短,无冬夏交我几曾饱暖。咱是嫡亲爹娘生长,似奴婢一般摧残,及至凌打,您也恁怯惧燠煎。”(第十二则【大石调·伊州令】)揭露了封建社会中重金钱而轻亲情的丑恶世态。作者深切同情刘、李夫妇的不幸遭遇,给刘知远以发迹复仇、李三娘与夫团圆的美好结局,表现了下层人民期盼改变受压迫命运的理想愿望。

作品塑造了刘知远和李三娘的鲜明形象。刘知远为武将之后,性格刚烈,虽然贫穷为人做佣工,却不肯任人欺凌,他与“活太岁”李洪义的三次对打就表现了刚烈不屈的性格。另一方面,他又刚中有柔,有情有义。他深爱李三娘,在被迫离家前与三娘依依惜别;到并州投军后,司公岳金欲招之为婿,他本想以已婚来辞婚,但在媒人李辛的“你若不顺,祸在旦夕”的劝说下,为了生存,不得已再婚;在当了九州安抚使、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之后,他就回小李庄迎取李三娘,这都说明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对于他的再婚岳府,应给予一定的谅解。李三娘则是个忠于爱情的善良女子,在刘知远走后的13年里,她担水负柴,捣碓推磨,挨饿受冻,历尽苦辛,也没有改嫁;明知刘知远已再婚岳府,仍然苦苦等候他的归来。作者十分同情和欣赏这个忠贞、坚忍、善良的农村妇女,给她一个胜于岳府千金的“正妻”的名分,取得美满结局。

作品的语言质朴自然,文采则略显不足。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如第二则写李洪义放火企图烧死刘知远,却被天降大雨浇灭;第十二则写刘知远正要派人迎取李三娘,却传来三娘被贼劫去的消息;派兵与贼激战之际,却发现强人原来是自己的同母异父兄弟,均曲折引人。作品还讲究伏笔和照应,如第二则写刘知远发誓说:“异日得志,终不舍汝辈! ”李洪义兄弟笑道:“你发迹后,俺向鼻内呷三斗三升酽醋! ”两个妯娌也道:“俺吃三斗三升盐。”埋下了伏笔。在第十二则,刘知远发迹后,对李氏夫妇既不打骂也不杀头,只要他们“吃尽那盐,呷尽那醋”。狠狠嘲弄了这对为富不仁的兄嫂,也照应了前文,使故事饶有趣味。

作品的不足之处,是多次强调刘知远是个真命天子,周身罩着“紫雾红光”、“金龙戏宝珠”,李三传为此而招他为佣工;李三娘因他有贵人之相而与之私订终身; 岳司公也因此而将女儿下嫁。这些描写,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尤其损害了李三娘的形象,使其对刘知远的感情带上了一定的功利色彩。

(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为全本,是现存诸宫调中版本最多的作品。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嘉靖丁巳年张羽所刻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此后的明刻本、清刻本、铅印本、影印本、校注本多据此本出版。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弦索西厢》《西厢弹词》。作者“董解元”之“解元”是当时对读书人的泛称,不是他的名字。钟嗣成《录鬼簿》载他是金章宗时人。《董西厢》卷一作者自称:“秦楼谢馆鸳鸯幄,风流稍似有声价。”“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着家。放二四不拘束,尽人团剥。”是个风流、疏狂的才子。近年来有些学者据1959年发掘的侯马金墓出土文物考察,言董解元名朗,绛州曲沃人,可作一说。

《董西厢》主要取材于唐元稹的《莺莺传》,也吸收了宋以后有关莺莺题材的诗、说唱文学、杂剧、南戏的养料,并加以改造,在主题思想上有深刻的反封建意义。它将莺莺故事由一个男子对女子负心的故事变为青年男女向封建礼教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将始乱终弃的悲剧变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主题思想比原传更有进步意义。其次,从塑造人物方面看,把张生由负心人改塑成忠于爱情的至诚君子,老夫人赖婚之后,他甚至以自杀来抗争;把消极忍让的莺莺,改塑成勇敢追求幸福、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叛逆女性,在郑恒逼婚时曾拟悬梁自尽,最后和张生双双出奔;对原传不落褒贬的老夫人和郑恒,作品却作为反面人物来塑造,从而第一次使崔张故事带上鲜明的反封建的色彩。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塑造了红娘和法聪这两个下层人物的生动形象,极力描绘他们热心助人、见义勇为、机智勇敢的高尚品格。红娘对老夫人据理力争,使老夫人终于答应了崔张的婚事; 法聪在“白马解围”中冲锋陷阵,为崔张爱情创造了进一步展开的条件等,都对情节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董西厢》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结构宏伟,选用当时14种宫调的乐曲,谱成193套曲,组成长达五万余字的诸宫调。它情节曲折,比《莺莺传》增加了张生害相思、莺莺探病、长亭送别、出奔团圆等许多情节,使崔张的爱情故事波澜起伏,更为引人入胜。其语言流畅自如,形象生动,雅俗兼备,运用方言俗语尤为熟练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董西厢》的不足之处是情节有些芜杂和人物性格有不统一的地方。如卷二用全书六分之一的篇幅写法聪与孙飞虎交战,未免喧宾夺主;又如卷四写莺莺用镜台摔红娘,不符合她温柔的相国小姐的性格。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是一部对后世戏曲、说唱文学有深远影响的佳作。

(三)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现存本为辑曲本,其曲散见于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郭勋的《雍熙乐府》、明末清初李玉的《北词广正谱》、清代周祥钰等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曲谱。现有朱禧辑校本、朱平楚校点本(收在《全诸宫调》)、谢伯阳校注本(收在《诸宫调两种》)等版本。

据《录鬼簿》卷上载,作者王伯成为至元间涿州人,明人贾仲明称其:“《天宝遗事诸宫调》,世间无,天下少。《贬夜郎》,关目风骚。马致远,忘年友;张仁卿,莫逆交。超群类,一代英豪。”可知王为比马致远稍晚的著名元曲家。除诸宫调外,还有《贬夜郎》、《泛浮槎》等杂剧传世。

现存本有曲无白,选自明人曲谱,在选择取舍上受明人的审美情趣所制约,甚至可能经过明人的修改,这给我们评价此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所幸有三套作为引子的套曲使我们可以窥见此作的大致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旨。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早已见于唐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王伯成此作无疑受到《长恨歌》的影响。《天宝遗事引》中【赚煞尾声】曲云:“杜工部赋哀诗,白乐天歌长恨,都不似通鉴后史回头儿最紧。”从《遗事引》介绍的故事梗概来看,原作有相当篇幅描写天宝年间的政治斗争,如“张九龄村野为农,李林甫朝廷拜相”、“潼关一鼓过元平荡,哥舒翰应难堵当”。但是,在现存的曲作中,有关政治斗争的内容极少,大量的是描写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之间三角关系的内容。这里有作者创作主旨的原因,也有明人选录者审美情趣的原因。王伯成在《遗事引》的【二煞】曲中说:“遇奸邪恶折罚,逢忠直善播扬,合人情剖判的无偏谠。”他要对这段历史及历史人物做出惩恶扬善的评价,但又要“合人情”、“无偏谠”,将李杨故事作为一个世俗的风流韵事来欣赏:“据此段风流传奇,喧传旖旎乡。判兴亡,诸宫调说唱,便是太真妃千古返魂香。”(《天宝遗事》【后庭花煞】)体现了与传统雅文学不同的市井文学的审美趣味。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都是富有人情味的、世俗化的、亦好亦坏的人物。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红杏出墙不加严惩,痴情如故,在马嵬坡兵变时甚至愿代杨贵妃去死,是一个风流情种的形象。杨贵妃美丽、机智而放荡,她被玄宗从寿王处抢夺过来,便利用自己的美貌博得了玄宗的百般宠爱;被安禄山乘醉强暴之后,因为满足了她的情欲,又将安认作“义儿”,以便长期厮混。对于历史上的乱臣贼子安禄山,作品也将他写得富有人情味,在被贬渔阳之后,像个多情才子一样苦苦思念杨贵妃:“坐也昏沉睡不安,两行泪道渍成斑。”(《禄山谋反》)在杨妃死后,又思念痛悔不已。作者对这三个人物是有批判的:“失政君臣,云鬟雾鬓,那其间别是个乾坤。亡家若无安禄山,倾国谁知杨太真? ”(《天宝遗事引》)但更多是从“人情”的角度加以宽容和谅解。在《禄山偷杨妃》中道:“玄宗无道,把儿妇强夺要,直上天㬠不高。 自从亲子行携来,已有他人候着。”正因为有唐玄宗强夺子媳的“无道”在前,才有安禄山的私通杨妃在后,因此杨妃罪不该死。他通过杨妃临死前的哭诉表示了对她的同情:“平白地处死,无罪遭诛,性命好容易!”(《明皇哀告陈玄礼》)作品还有许多描写情欲的曲子,如《玄宗扪乳》《禄山戏杨妃》等,显示作者认为情欲为人情之所在,可尽情欣赏的创作主旨。

作者的这种创作主旨,是受元代“青楼文学”影响所至。元散曲和元杂剧都有许多以歌妓为题材的作品,大胆直露地描写美人体态和情欲,这种风气也影响了诸宫调的创作。另外,明代泛滥着一股注重世俗人情尤其是情欲的思潮,戏曲小说的创作多受此思潮的影响,此作的选曲者选择合乎时人趣味的曲子,也使现存辑曲呈现出注重人情、情欲的思想特征。

在艺术上,此作富有文人作品的特征,抒情饱满酣畅,描写细腻逼真,语言文雅清丽。如在马嵬坡兵变部分,作者用七套曲子渲染唐玄宗对杨妃的不舍之情和痛切的无奈,又如对杨妃的洗澡、梳妆、骑马各有整套曲子详尽描绘,《明皇游月宫》等曲富于诗情画意等,都堪称“一代英豪”的评价。

作品的不足之处,是为了歌颂人情而影响了道德评价。如把安禄山写成一个为情所困的痴情种就很难为读者所接受。另外,部分带有色情意味的描写也是败笔之处。但总的来说,它反传统的平民意识,文雅清丽的风格,都使其成为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

金元诸宫调对金元戏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元杂剧的一人主唱,来源于诸宫调的一人说唱;元杂剧的联套形式和曲调、唱腔,多继承和借鉴于诸宫调;元杂剧和南戏多有改自同题材诸宫调的作品。因此,金元诸宫调是中国戏曲发展史的一个环节,应给以一定的重视。

注释

① 姚奠中《董解元和〈西厢记诸宫调〉考察》,见《中华戏曲》第9辑。李正民《〈董西厢〉作者籍贯探讨》,见《晋阳学刊》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