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的文献·宋代文学与历史文献·史籍
《续资治通鉴长编》520卷,(宋)李焘撰 这是记载北宋九朝168年史实的一部编年史。原书980卷,因进呈后未经镂版,故世无传本。幸明初修《永乐大典》时,将《长编》收入,遂不至于湮没。清乾隆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520卷,收入《四库全书》。后有嘉庆时张金吾活字本、光绪浙江书局本。由于大典本缺徽、钦两朝,清人黄以周利用南宋杨仲良据《长编》编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的相关部分,补写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60卷,以补其缺憾。今通行的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浙江书局本(附《续资治通鉴长编拾遗》)、中华书局校点本。
记载和研究北宋史的,还有南宋陈均著《九朝编年备要》(一作《皇朝编年举要备要》)30卷。本书据历朝日历、实录,李焘《续通鉴长编》,删繁撮要,勒成一帙,参以数十家相关著述,博考互订,质量较高。今存宋绍定刻本、四库全书本。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0卷,(宋)杨仲良撰 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按纪事本末体改写。有明四川布政司许涵度刊本、中华书局校点本。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宋)李心传撰 记事起建炎元年(1127),止绍兴三十二年(1162),是宋高宗一代共36年的编年史。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止于北宋末,故此书正好与之接续。史料翔实,记事详尽,《四库提要》评之为“宏博而有典要”,参考价值很大。宋刻本久已散佚,今传本也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中华书局曾于1956年、1988年两次用国学基本丛书本纸型重印。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15卷,(宋)刘时举撰 记事起建炎元年(1127),讫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现存本又有元人增入部分。《四库提要》谓其“褒贬颇协至公,无讲学家门户之见”。今存元陈氏余庆堂刻本、四库全书本。
《宋季三朝政要》6卷,佚名(当是元人)撰 记宋理宗、度宗二朝及幼主本末,亦编年史。有四库全书本。此书与上述《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质量虽远不可与李焘《续通鉴长编》相提并论,但它们是南宋后期年代相接的编年史,仍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宋会要辑稿》 赵宋一代,于秘书省设会要所,前后共10次修纂会要,成书两千二百多卷。其书明代尚残存,后来散佚。明初编纂《永乐大典》时,《宋会要》已十亡其三,编者将残本所记史实分隶于《大典》各韵。清嘉庆时,徐松入主《全唐文》馆,时《大典》只存十之八九,他凡遇有《宋会要》文字,即另行标注,以授写官录副,得稿五六百卷,未及整理而卒。辑稿后来流落私家。民国间,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重金购得,整理后影印为《宋会要辑稿》。《辑稿》内容极其丰富翔实,尤其是职官、崇儒、选举等类,是研究宋代文学的第一手资料。今有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后曾数次印刷)。
《宋史》496卷,(元)脱脱等撰 修于元末的《宋史》,记载了有宋一代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各种典章制度。尤其是人物传记《列传》,是宋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列传》共255卷,其中《文苑传》有传主96人(正传82人,附传14人),都是宋代有名的文学家,包括像梅尧臣、苏洵、黄庭坚、秦观、陈与义等著名作家。由于宋代有不少作家同时又是官僚,故职官、道学、儒林、忠义等传中的传主,许多也是文学家,其中包括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宋代第一流作家。这些传记中,提供了大量宋代作家的生平事迹资料,有的作家传记只见于此书。《宋史》现存元至正本、明成化本、嘉靖国子监本等多种版本,中华书局校点本为通行善本。
《续资治通鉴》220卷,(清)毕沅撰 起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讫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共411年。本书上接司马光《资治通鉴》,为宋、元两代编年史,向以精审见称。其宋代部分,史料来源于宋人文献,故虽是清人著述,仍可资利用。有嘉庆刊本、中华书局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