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宋诗与文学传统·诗言志

宋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宋诗与文学传统·诗言志

中国古典诗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性的传统,就是诗言志。

《今文尚书·尧典》记载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诗大序》亦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关于诗言志观念形成的最早时间、诗言志观念的具体内涵,向来有不同的解释,有时分歧还比较明显。这些我们姑且不去管它,事实上后来人对“诗言志”的理解与它最早被提出时的含义并不相同,也不一定非得相同,而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就是“诗言志”已经成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传统。在这一传统中,“志”的核心内容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志向、怀抱,“诗言志”就是作者在诗中抒写自己的理想、抱负,抒写他经邦济世的志向。

宋代的诗人与其他各个朝代的诗人一样,同样自觉地继承了这一传统。由于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也导致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强烈提高。王水照先生指出:“从其政治心态而言,则大都富有对政治、社会的关注热情,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于经世济时的功业建树中,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这是宋代士人,尤其是杰出精英们的一致追求。”(《王水照自选集》第14页)这种追求,不仅表现在他们平时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也表现在他们的诗作中,如欧阳修诗称“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镇阳读书》),苏轼诗称“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等等。在宋代文人的诗歌中,几乎没有不抒写自己的志向怀抱的。这一点,我们似乎无须举出许多的例证,连“风雅词人”姜夔的诗中也写“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昔游诗》);连闺阁中的女诗人李清照也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写下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上枢密韩肖胄诗》)这样的诗句,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