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的内容
“八代之衰,其文内竭而外侈”。这是刘熙载对骈文弊端至为简明准确的概括(《艺概·文概》)。早在隋唐以前,就有反对骈文、提倡质朴文风的呼声,这种呼声随着骈文的日趋没落而日益高涨,散文也由初露端倪而渐成气候。经过众多古文家的努力,经过缓慢的演进、积累,散文终于在中唐的韩愈、柳宗元等人手中,达到蔚然极盛的地步。
韩、柳等人为提倡古文所做的努力,习惯上称为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不始于韩、柳,但只有经韩、柳的努力,才“达于最高的发展”①。韩、柳可以看作是隋唐五代散文的界标:在他们之前,是酝酿,是积累;在他们之后,散文复趋衰弱,直至宋代重新振起。
韩、柳的成就,不仅标志着隋及初唐以降文坛上对文风改革的各种努力有了归宿,而且意味着古文这种解整归散的文体能够焕发极大的艺术性,以与从六朝以来就占据文坛支配地位的骈俪文体相抗衡。尽管在晚唐时期骈文创作仍有实绩,后世亦屡有复兴,但从韩、柳开始,又经宋代古文家的祖述发扬,古文几乎一直占据古典文章学的中心,则是基本的事实。
注释
① 参见胡云翼《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唐代的文学运动》,北新书局1932年版。案,“古文运动”是20世纪初受时代风潮影响而开始使用的名称,后被文史研究者广泛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