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宋词与文学传统·意象
意象,是构成诗词作品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诗词作品,有许多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蕴涵着某些基本固定的意义或情感,成了一种有特定指向的积淀。换句话说,也是一种文学传统。
宋词作品中,有相当多的常用意象。正因为有了这些意象,才使词体承载了“言情”的使命,形成了要眇优美的意境。下面略举二例。
柳:
早在先秦时代,柳就出现在了诗歌作品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是妇孺皆知的名句。这一意象在《诗经》中一出现,就与离别相关,就带有一种幽怨缠绵的情调。这一基本蕴含,一直延续到以后各代。到了唐代,柳在唐诗的植物意象中已占到了首位。至宋代,由于词作主要抒写幽约细腻的情感,且多写离情别怨,柳更成了词作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意象。柳意象在宋词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共2861次,在宋词植物意象中,仅次于梅(据南京师大《全宋词》计算机检索软件统计)。“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不胜枚举的词句,都借写柳这一意象,把离别的情感,离别的氛围,描绘得悱恻幽怨,令人魂伤。
草: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此句一出,草在文学作品中便与离愁别恨有了不解之缘。到了宋代,草意象在全部宋词的植物意象中占到了第三位,共出现了2167次(据南京师大《全宋词》检索系统统计)。这些意象,除了用以抒写兴亡悲愁之外,多写离愁别恨和乡愁。它们总能烘托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很好地表达主题。
此外,如月、雁、水等意象亦同样承继了此前传统文学中的特定含义,在宋词中亦屡屡出现。限于篇幅,不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