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集。八卷。南宋张炎撰。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先世陕西凤翔人,至南宋几代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出身世家,为名将张俊之后,早年过着贵介公子生活。南宋亡后,浪迹四方。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北上燕京求仕,失意南归,漫游江浙各地,在四明(今浙江宁波)设过卜肆,潦倒而终。其曾祖张镃、父亲张枢,均是精通音律的著名词人。张炎受家学熏染,也精研词学,有《词源》二卷。
张炎早期词师法周邦彦,又瓣香姜夔,注重音律格调,内容则不出湖山游赏、风花雪月一途,故郑思肖说他的早期词“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征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陪笑”(《山中白云词序》)。宋亡,沦为失意文人后,词风渐变,转以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为主旨,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炎生于淳祐戊申,当宋邦沦覆,年已三十有三,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故所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张炎的“身世盛衰之感”,多凭借游赏湖山,流连光景来曲折传达,如著名的《高阳台·西湖春感》,是一首伤春之作,于西湖一片荒凉凄清的景色中,融入孤寂幽怨的心绪意态,读来凄艳入骨,前人以“亡国之音哀以思”评之(见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引麦孟华语)。其他如《高阳台》(古木迷鸦)、《月下笛》(万里孤云)等,皆属此类伤今怀昔之作。张炎又长于咏物,其中同样寄寓了自己的身世怀抱。如《解连环·孤雁》,刻划精妙,寄情幽远,抒写南宋遗民孤苦羁旅情怀,可谓入木三分,因而传诵一时,人称其为“张孤雁”。《南浦·春水》一阕,也是体物入微,形神兼备,元邓牧称此词“绝唱今古,人以‘张春水’目之”(《伯牙琴·张叔夏词集序》)。其他如凭吊古迹、送友怀人之作,也都渗透了哀婉悲凉的情思。在艺术上,张炎力主“清空”,激赏姜夔词“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故其词亦意境清远,情韵悠雅,风格疏淡;又极讲究章法、句法、字面和虚字的运用,注重音律推敲和辞章锻炼,故颇有音节圆润、声调流美之胜。然而,张炎词总的说来内蕴不够丰厚,格局也嫌偏窄。其家国之痛多从个人出发,情调太过低沉;过于追求形式技巧,难免有以辞害意之病,故周济批评他“只在字句上着功夫,不肯换意”(《介存斋论词杂著》)。张炎是南宋风雅词派的代表,后世以“姜张”并称。至清初,浙西词派主张师法南宋,标举清空醇雅,于是奉张炎为圭臬,朱彝尊自称“倚新声、玉田差近”(《解珮令·自题词集》),厉鹗也说:“玉田秀笔溯清空,净洗花香意象中。”(《论词绝句十二首》)浙派擅长写景咏物,偏嗜“咀宫含商”,以致有薄滑之病,其中均可看到张炎的影响。
今存最早的是元陶宗仪抄本,清初由朱彝尊抄录传布,厘为八卷。后由龚翔麟传刊,朱彝尊等勘定,收词二百九十六首。乾隆时江昱作《山中白云词疏证》,于龚本多所校正。今通行者有《彊村丛书》本、《全宋词》本、中华书局1983年吴则虞辑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