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诗集

别集。唐温庭筠撰。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屡试进士不第,曾任隋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助教。喜刺权贵,不受羁束,因放浪而为时俗所轻,一生坎坷,潦倒以终。精音律,善琴笛,好为侧艳之词。才思敏捷,据说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吟成诗,人称“温八叉”。原有集,已散佚,宋人辑有《温庭筠诗集》。

温庭筠诗现存三百十余首。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的古体诗多为乐府,取法李贺,辞藻瑰丽。兴吊古兴亡之慨的如《春江花月夜词》、《吴苑行》,同情征夫戍妇的如《塞寒行》、《边笳曲》,表现田家劳苦生活的如《罩鱼歌》、《会昌丙寅丰岁歌》等,均富于现实意义。其近体诗取材更为广泛,举凡朋友赠答、抒写身世、咏古赋物、羁旅行役等,而其中贯串着怀才不遇的主线,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中下层士人的思想情绪。《过陈琳墓》、《苏武庙》借咏古以咏怀,在“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的浩叹中,反映了诗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利州南渡》等诗,流露出浓重的羁旅行役、去国之乡之感。至于《题柳》、《长安春晚》这样的咏物诗,则常有托意,以“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不知”、“九重细雨惹春色,轻染龙池杨柳烟”的杨柳,寓咫尺荣枯的感叹和依恋唐王朝的心情。温庭筠的五七言律多为刊落华艳,清新流利,与其乐府诗的绮丽异趣。“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等名言俊语,向来传诵人口。温庭筠诗绮丽感伤的一面,已渐露由诗变为词的消息,如“阶前碎月铺花影”(《生禖屏风歌》)、“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偶游》)等句,从字面到意境都接近词,无怪乎温庭筠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现存温集版本,有清初钱曾精抄宋本《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名《金荃集》,卷数同。另有《温飞卿诗集笺注》九卷,前七卷是正集,卷八是别集,卷九是逸诗,明曾益注,清顾予咸、顾嗣立父子订补,注释颇详,有康熙三十六年(1697)秀野草堂初刻本等,《四部备要》据以排印。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国安校点本,并附有温庭筠的词和文,方便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