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旗亭画壁
典源出处 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涣之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燕,三诗人因避席隈 (wei) 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 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涣之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 《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涣之即揶揄 (yeyu)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竟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释义用法 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一作涣之) 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素有交谊。一日,三人在酒楼小酌时,有艺人也在此聚会唱饮,于是相约,艺人演唱谁的诗多,则谁的诗为优。前三名艺人分别演唱了王昌龄的两首,高适的一首,王、高二人分别在墙壁上画了记号。王之涣不服,指艺人中最佳者,打赌说此人如不演唱他的诗,就终生不敢与王、高二人争高下,如演唱他的诗,则王、高二人须拜他为师。此歌妓果然演唱了王之涣的 《凉州词》。后用此典指文人雅集,饮宴赋诗。
用典形式
【旗亭画壁】 清·王士禛:“回首旗亭画壁时,重来已是十年迟。”清·赵执信:“颇忆旗亭画壁时,相逢各讶鬓边丝。”
【旗亭赌醉】 清·蒋春霖:“春风燕市酒,旗亭赌醉,花压帽檐香。”
【障扇过旗亭】 清·龚自珍:“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
【赌取黄河词】 清·王士禛:“谁能更与尧峰叟,赌取黄河远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