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用韵《代之设想,如得其情》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三,又代妇人设想,人谁不愿为长者?设令此妇人有食有儿,处丰乐之境,不难饷人以枣,何至扑人枣乎?富好行其德,彼亦与我同心。今之扑枣,岂其初心哉?故曰“不为困穷宁有此”。四,既代之设想,又使之宽心。彼不得已出于此,其心必有大不安者,恐人见之,惧人责之,其庶几可知。君子见其如此,不惟不禁,且或抚慰之,为代扑以予之矣,故曰“只缘恐惧转须亲”。三四句,即论语“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之意。(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卷四)
【诗例】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更思戎马泪盈巾。
【解析】
“代之设想,如得其情”属于心理描写中的内心分析技法,它是由作者揣摩某一人物的深层心理,深刻理解其所处境遇和内心隐衷,准确判断人物某一表情动作的真实动因,并为之代诉衷曲。用这种技法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更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又呈吴郎》里,杜甫就用了这种技法。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八月 (768年),此时杜甫的姻亲吴司法自忠州来夔州,杜甫把瀼西草堂借给吴居住,自己移居东屯,在东屯他听说吴郎为防止西邻妇女打枣将插篱笆,便写了这首诗加以制止。为了反复说明应该任西邻扑枣的道理,杜甫采用“代之设想”的技法,设身处地地分析造成邻妇 “防远客”的心理。浦起龙的 《读杜心解》 中指出:“著 ‘恐惧’ 二字,体贴深至,盖窃食者,其情必恧而怯也。”“只缘恐惧转须亲”、“恐惧”体现出她处境窘迫,被逼无奈,体现出她还有羞耻心,还感到难为情,所以这种“恐惧”更值得人们同情她、亲近她。所以“恐惧”二字是对人物深层心理的准确概括。德水先生说这首诗的颔联“既出脱邻妇,又煦育邻妇”,既为之辩解,又唤起了人们的怜悯之情,由于“代之设想”技法的成功运用,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表达效果。
前人多次指出,杜甫善于用赋笔写诗,赋笔写诗最忌平板滞直,特别像《又呈吴郎》这样的寓情于理的诗,更容易写得平直。由于用了“代之设想”技法,顿时使这首诗变得微婉顿挫,尺水兴波。诗人不但代邻妇设想,还代吴郎设想。“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邻妇防远客,几乎把吴郎当作刻薄人,固然属于多心,但你吴郎要真的插上篱笆,邻妇当然有理由怀疑这是特意为我设的。这又是在“回护吴郎,开示吴郎”,这就使这首诗的笔法更为婉曲。当然,诗人的眼光并未局限在扑枣插篱这些小事上,而是荡开一笔,推究人民困穷的根源,发出了“已诉征求贫到骨,更思戎马泪沾巾”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