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鉴赏·五藏山经·东山经·东山二经》鉴赏

《山海经鉴赏·五藏山经·东山经·东山二经》鉴赏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湣泽。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吟,其名曰軨軨,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榖而无水,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鳖鱼,其状如肺而四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訆,见则其国有恐。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鵹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叫,见则其国多土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

又南五百里,曰缑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见则天下大旱。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又南五百里,曰䃌山,南临䃌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首、四角、牛尾,其音如嗥狗,其名曰峳峳,见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钩,见则其国多疫。

凡东次二经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䃌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璧瘗。

〔注释〕①空桑之山:北山三经也有一座空桑山。②湣(mǐn)泽:湣泽系华北平原已消失的湖泽之一。③軨(líng)軨:軨,车阑,即车厢前面和左右两面横直交结的栏木。軨軨接近于羚牛或牛羚。④峄(yì)皋之山:峄山又名邹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此外,江苏邳县(邳州)也有峄山。⑤蜃珧(yáo):蜃,大蚌;珧,小蚌,亦指蚌蛤的壳。⑥珠鳖鱼:有珠状纹饰或珠状凸出物、珠状卵的鳖类,与西山一经英山“其中多蚌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类似。⑦犰狳(qiúyú):犰狳样子有一点像穿山甲或食蚁兽,它是一种头尾及胸部长有鳞片、腹部有毛的哺乳动物,杂食,穴居土中,遇到威胁或危险便卷成一团装死。现多见于拉丁美洲,当地人吃其肉,用其鳞甲制作提篮等物。余峨山关于犰狳的记述,表明我国古代山东、江苏一带也曾经是犰狳的栖息地。所谓“见则虫蝗为败”,当指犰狳喜食蝗虫,是蝗虫的克星。⑧朱獳(rú):朱獳的样子像是一种毛长的狐狸,有可能是由侏儒装扮成的。⑨鵹鹕(líhú):鹈鹕。此处的黎鹕,似乎要比鹈鹕漂亮,它的出现意味着当地要大兴土木。⑩缑(gōu)氏之山:缑,缠在剑柄上的绳子。⑪獙(bì)獙:巫师装扮或制作的神奇动物,用于预报旱灾。 ⑫蠪蛭(lóngzhì):此处指一种样子像狐狸的猛兽,有可能是巫师装扮或制作的怪兽。 ⑬䃌山:䃌音因(yīn),又音真(zhēn)。⑭嗥(háo)狗:嗥,野兽吼叫。⑮峳(yóu)峳:样子像体型大的羚羊或羚牛。⑯絜(xié)钩:即啄木鸟。⑰觡(gé):指麋鹿的角有分叉。

【鉴赏】东山二经即东部山区第二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17座山,5条河流,11处地望,16处矿物,5处植物,17处动物,当地居民供奉兽身人面、头戴麋鹿角之神。

东山二经诸山位于东山一经诸山的东面,食水发源于东山一经的第一座山,因此作为东山二经第一座山的空桑山“北临食水”,也就表明其位于东山一经第一座山樕蛛山的东面,具体来说即在今日山东淄博附近,可惜当初的沮吴、沙陵、湣泽等标志性地望今已难确指了。

本章第1节记述的是空桑山,而北山三经第33节亦有一座空桑山。空桑或指空心桑树,相传帝颛顼、尹伊、孔子均出生于空桑之中。空桑亦指地名,《楚辞·大司命》“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所述之空桑,通常认为指鲁地之空桑。在先夏时期和中国先秦古籍里,空桑、穷桑、三桑都是著名的地名。穷桑为少昊族聚集地,《尸子》记有:“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拾遗记》则谓“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此孤桑即名为穷桑,少昊生于此地故号穷桑氏。从字意来说,空桑与穷桑有相近之处,而三桑的标志性特点“无枝”,显然这也是空桑、穷桑之意。

第5节葛山首位于第4节葛山尾的南面,表明两者为南北向的连麓之山,而且以南方为首。今日长江以北的安徽和江苏境内有许多湖泽,例如巢湖、瓦埠湖、城东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等,葛山首澧水流入的余泽或即上述湖泽之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6节余峨山记载的犰狳,这种动物在中国已经绝迹,而仍然生存在美洲等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撰写和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七卷,首先用中文撰稿并印行,书名为《中国古代动物学史》(1999年,科学出版社),该书第78页指出:“《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最有权威的、明确记载山川地理、自然资源(矿物、动物、植物)、民族活动和分布等的科学巨著。从时间上看,其中史实当在公元前30世纪左右的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山海经》中所叙述291种动物,皆是中国现在仍存在的动物,少数虽然绝迹,但仍存在于其他大陆或邻近,如斑马、麟、犰狳、蜂鸟等。依此看来,《山海经》所总结的动物学知识是中国最早的最有系统的动物学,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时代和内容当早于另一经典著作《尔雅》。”

第8节耿山的怪兽朱獳,与形容人的身材特别矮小的侏儒,两词的字形相似,字音完全相同。在古代,畸形人或畸形动物往往被视为怪异,而怪异的事物又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恐怖或好奇。在这种心理的控制下,人们往往认为畸形人或畸形动物具有某种特异功能,而一些正常的人出于某种目的也会把自己装扮得怪异起来,甚至会把原本正常的人“加工”成怪异的人。

第10节姑射山、第11节北姑射山、第12节南姑射山,三山相随排列,在《海内北经》中统称为列姑射,亦即《庄子·逍遥游》的藐姑射山。所谓北姑射山“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云云,应指海中岛屿。今日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孔望山、石棚山、锦屏山,其主峰海拔625米,原为黄海中一列孤岛,大约在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才与大陆相连。其中锦屏山有著名的将军崖岩画,在15米高、22米长的平整黑亮的岩体上,采用敲凿、磨刻等技法,刻绘有人面、鸟兽、日月、星云、农作物等内容的图案和符号,农作物的种类多达13种,附近还有祭祀用巨石两块,刻制时代在先夏时期。

第17节堙山的怪兽峳峳的出现预兆当地“多狡客”,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说法,涉及人类何时开始撒谎的问题。一般来说,撒谎起源于伪装,伪装起源于化装,而化装是人类的特长之一。这是因为,人类能够使用身外之物来装扮自己,主要包括绘身和服饰,也涉及工具和武器的使用,特别是利用火来恐吓驱赶野兽。不过,人与人日常交往之间的撒谎以及言而无信行为,在我国似乎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多了起来。此外,狡客也可以指能言善辩的说客和见多识广的旅游者,或许峳峳正是他们游走四方的坐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