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和》评价|简介|文学主要成就|作品风格

《沈和》评价|简介|文学主要成就|作品风格

沈和有一个外号,叫“蛮子汉卿”。

钟嗣成《录鬼簿》有沈和的小传说:“和字和甫,杭州人。能词翰,善谈谑。天性风流,兼明音律。以南北调合腔,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后居江州,近年方卒。江西称为蛮子关汉卿者是也。”

这里的“蛮子”,是指南人,说他是“蛮子汉卿”,就是肯定他是南人中达到关汉卿那样水平的曲家。这个评价,在元代是很高的。

沈和,字和甫。生年不详。杭州人。其生父早逝,母再嫁黄姓。元代后期知名曲家黄天泽即其同母异父弟。后寓居江州(今江西九州)。所作〔仙吕·赏花时〕套数,有“弃朝中俸禄,避风波仕途”,“不求玉带挂金鱼,我则待离尘世访江湖”等句,他可能出仕为官,或即官于江西,后辞官隐居。

沈和能词曲,善书法,通音律,在江南地区享有相当高的声望。

元代前期,几乎是北曲的一统天下,而宋代后期在南方已经出现的南曲,几乎成为绝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人对南方的控制和影响小了一些,南方的南戏和南曲也有所抬头,而且还出现了南北合套的新形式。这种南北曲调交互使用的新形式,不仅使人耳目一新,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南北地区间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扩大了曲调的来源和容量,丰富了曲的表现功能,对于曲的进一步发展是一重大贡献。但是说南北合调是自沈和始,稍微有点武断,其实在沈和之前,关汉卿、郑光祖等人已经用过(前面介绍郑光祖时已经引用到)。

沈和所作散曲,今仅存《潇湘八景》一套。北宋宋迪绘了《八景图》,分别是“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合称“潇湘八景”,原图已佚。马致远已有〔双调·寿阳曲〕分咏“潇湘八景”。沈和的这一套〔仙吕·赏花时〕《潇湘八景》,不仅仅是写景,而且融入了作者的主体精神,与其说是咏景,不如说是借景抒怀。比如下面两曲:

〔赏花时(北)〕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便做到三公位等何如。如今得时务,尽荆棘是迷途。便是握雾拏云志已疏,咏月嘲风心愿足,我则等离尘世访江湖。寻几个知音伴侣,则等林泉下共樵夫。

〔寄生草(北)〕春景看山色晴岚翠,夏天听潇湘夜雨疏,九秋玩洞庭明月生南浦,见平沙落雁迷芳渚。三冬赏江天暮雪飘飞絮,一任教乱纷纷柳絮舞空中,争如俺侬家鹦鹉洲边住。

和马致远的《潇湘八景》相比,更多一些南人的细腻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