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图
近代·高奇峰作
纸本设色
纵一三八厘米
横九五厘米
藏广州美术馆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画坛上,有许多画家从事于中国画的革新,但各人的途径多有不同。如陈师曾、齐白石等,强调以传统为根基,力求在旧有的笔墨意趣上熔炼出新的意境;而以“岭南三杰”为代表的一路则强调从东西洋画法中接受科学因素,以融汇和发展中国画的传统。他们并不轻视传统的精华,但又汲汲于探取他国之长补己之短,其目标乃如康有为所预言的“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
高奇峰为“岭南三杰”之一,他从小在其兄高剑父的指导下学习绘画,1907年随其兄到日本学画,接触了西方艺术,决心以此变革中国画。他追求严谨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新时代的气息,用笔灵巧,趣致俊发,于各类题材的写生尤有卓越的表现。其一生作品中,有不少是以鹰、狮、虎、马等为题材的,这类雄壮、有力的对象与他抒发时代风涛中的意志力与伤时感世的情怀联系在一起,其中所透露的是雄强而略带感伤的英雄气概,最足以扣人心弦。他的作品曾被孙中山赞许为具有新时代的美,足以代表革命的精神。
高奇峰画马有逼真的本领。《双马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画中有两匹马,前一马棕褐色,后一匹为灰白色,两匹马相互依偎,神态自若,画家对于其形态的描绘恰到好处,使其蕴涵了丰富的生机。根据对马的解剖及其光照远近,画家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对于明暗结构的深刻理解,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以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各部位的体积感、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画得油光锃亮,不同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透过写实的表象,我们又可以发现画家精诣的笔墨功夫。棕毛的丛密流利劲挺,腿、腹轮廓线的勾勒轻重顿挫,肌体阴面的皴擦以实还虚,蓬蓬松松,具见“骨法用笔”之妙。画家以笔墨服务于写实,从而创造出既具有自然写实的科学因素,又有传统艺术意味的现代美术。如果把高奇峰的艺术风格与高剑父、陈树人作比较,可以认为高剑父是奇拔苍拙,陈树人是秀雅淡逸,而高奇峰则是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双马图
与中国画传统画马方法不同,他是吸取了西方艺术的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融汇了日本大和绘派画家田中赖璋和擅画飞禽走兽的京都大画家竹内栖凤的技法。竹内栖凤在1900年前后曾赴欧游历,他善于广搜博采,却被一些日本人视为“狩野派”。(“狩野”,是日本古代传说中被源赖正所征服的一种怪物,其状头如猴,躯干如狸,尾如蛇,手足如虎。)然而竹内栖凤终究在日本画坛上为一卓然大家。后来高奇峰倡言革新中国画,也曾被守旧派讥为不伦不类。这是东方绘画在近现代东西方文化碰撞浪潮中不断出现的有着相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