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山色图
清·李世倬作
纸本墨笔
纵七五.八厘米
横三四.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康乾之际,绘画艺术商品化日隆。扬州画派的突起和风盛,宣告结束了原先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画风占据主导的局面。其间,别开生面的高其佩以其奔放遒劲的画风对扬州画派重要画家如李鱓、黄慎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杨仁恺《高其佩》),使后者赢得了世俗的青睐。虽然,他们的创新对于“四王”之后代代相因的画坛注入了生机,然有时亦有矫枉过正、失之于浮躁刻露之嫌。
亭林山色图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高氏画风嫡系的其甥李世倬虽“得其舅氏传”(彭蕴璨《历代画史汇传》),但凭借其对绘画的独到悟性,与李、黄等人在艺术审美追求上拉开了差距。观其一生,大量关注的还是元明文人画的高华,转益多师于王翚、马逸等人,并利用自己优游于宦途之便,饱游饫看历代文人画的名迹,仰慕董其昌的艺术与理论,并上溯倪瓒、黄公望、高克恭等,以追求元人气韵萧疏、笔简意远的意境为旨归。
展开此图,一股萧瑟荒寒之气徐徐而来,使人如入天荒地老之境。近景板桥坡陀,杂树绕亭,空寂无人。中景的湖水没有一丝涟漪,波光如镜。对岸村烟缥缈,屋舍掩映。远山巍峨,岚气霭霭,空旷明净。没有一丝人迹,没有一声鸟语,静谧得似乎听得见山泉的淙淙声,令人心智澄明。古人“静与道契,寂如枯禅……吾将终老乎其间”(《式古堂书画汇考·秦瀚广书白居易池上篇》)数语,用来描绘此图甚为贴切。
据作者自题“右军作书右丞画,奕世虽称识者无。偶忆大痴聊捉笔,不遑全写富春图”,可知此图仿黄公望笔意,但画中所透露出的更多的是倪云林的意韵,亦与王翚《仿倪瓒溪亭山色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一脉相承。倪氏一变北宋山水崇山峻岭的作风而变之为简之不能再简的三段式构图,在李氏画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展现。画法上,倪氏所创的折带皴亦为李氏得以娴熟的运用,正锋与侧锋兼用,松灵的使转,大块面的皴擦,用笔松秀,既表现山石阴阳向背的质量感,又表达出清幽隽永的笔墨韵味。墨法以渴笔浓墨为主,皴擦积墨,渲染有致;坡陀杂树出于李成寒林树法而稍加简洁,点叶、点苔在着意与不着意间。笔墨简率,气象萧疏,作者超脱、澄净的心境溢于纸上,颇具元人三昧。钱维城有评:“榖斋(李世倬)画道甲于天下,为吾士林推重……虽有精于六法者皆当退避一席。”(张大镛《自怡悦斋书画录》)观此画,信钱氏针对当时画坛而发此论,实不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