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图咏册
明·杨补作
纸本水墨
纵二六.七厘米
横三三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杨补的这套册页借山水以抒思古之幽情,正是符合了传统文人画借物咏志的一贯作法。
这套册页的图一为“采薇”,是绘述伯夷、叔齐守节首阳山的典故。这个故事所颂扬的是古代贤者的高尚情操。我们见过李唐的《采薇图》,相比之下,杨补的《采薇》显然与李唐所作有很大区别。杨补更注重于对环境的刻画,因而把两位主人公画得很小,而且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不过,就山水画的角度而言,杨补确实也继承了元代黄公望、倪云林的笔意,笔致萧散,士气盎然。虽然与前辈大师相比,在对山石、树木的刻画上还稍见拘谨,但荒率肃杀的环境倒也营造出首阳山特殊的氛围。从画风看,杨补的这幅山水颇有几分同时代的弘仁的意味,只是较之弘仁,杨补似乎更显得笔墨生拙,造景寂漠。
生拙倒并不一定是缺陷,实际上,却是文人画家胜过职业画家一筹的地方,除了文化修养外,技巧上的生拙所带来的画面上的意趣却成为出奇制胜的地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补笔墨的生拙感倒是他画格上的特长。至少在这套册页中,这种生拙感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图二所描绘的是高士独坐的情形,可能是描绘某个典故,也可能是自我的写照。
杨补在这幅画中,十分注意通过环境的刻画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从而为表达主题服务。
怀古图咏册
在大多数类似的题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画家总是会安排这样的景物:茅屋或草亭、杂树或丛竹、湖水或河流、遥岑或远山。这些好像已经成为固定的道具,但是每个画家都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把这几件有限的道具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形成自己的画面。杨补也不例外。
杨补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构图方法,突出了景中的矮篱茅舍以及趺坐的主人公。杂树处理看似简单,也费心机。杨补在点叶树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穿插了一棵柳树,以柳枝的线条来破除横点的单调,再加上屋前几棵大树的枝枝叶叶,为这片丛树带来了丰富的变化。远山的相互穿插加深了怀古的幽情,这是追求简洁的杨补刻意写之的弦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