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草虫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花鸟草虫图

明·孙隆作

绢本设色

纵二二.九厘米

横二一.五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此册共十二图:海棠白头、红蓼蜂蝶、蓼花螳螂、荷塘鹡鸰、水藻玄蝉、秋塘青蛙、纺织娘、蜀葵、黄菊、紫钤芥、黄叶麻雀、秋草蝗虫。此其中黄菊、纺织娘二页。上无款,只“孙龙图书”朱文一方。

明前期花鸟画创作以画院为中心,笔墨工致、设色明丽的“院体”一直占画坛的统治地位,这一画风直到嘉靖以后,随着“浙派”和画院势力的减弱而衰落。宣德间,孙隆(又作孙龙)以文人画审美理想创写意花鸟画,融合了五代徐熙落墨花及北宋赵昌没骨法而有所变化,自成一家之体。

从中国画发展史实来看,不论山水、人物、花鸟等,都是经过较长的艺术实践才由稚拙逐步走向成熟的。物象的描绘是随着深入实际观察,表现能力的提高,才达到造型严谨、周密不拘的境地,形成较完美的理法规范。嗣后由工整细致转向潇洒放逸,由讲究写实“图真”转向重在写意神似,由质实刻画转向疏松随意。形象概括也逐步由具象向半抽象、意象化演变。孙隆这套图册,即体现了明中叶花鸟画领域里的这种画风转变,他的艺术实践使文人画从宫廷“院体”重物理法度的审美观念中摆脱出来,创造了一种感情宣泄的快捷形式,代表了审美追求上新的探索和开拓,表现了花鸟画发展的新趋势。

图例中的“菊”为“四君子”之一,是文人画常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心绪、抱负的一种常用题材。“黄菊独得秋气爽”,以寄托清高的志向。图中以简括的笔道和没骨点垛相结合,表现菊花灵动幽致的神态。画面下部菊干顺笔所至,似枝似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他图例,如“纺织娘”没骨、点垛更见笔墨松灵,湖石大笔泼写,草虫信手拈来,气韵不凡。纵观这套十二张图册,其特点在:一、变工笔拘谨画法为放纵率意的阔笔没骨大写意,色墨淋漓,有几幅颇有外来的水彩画的趣味。二、取鉴南宋盛行的“折枝”册页画法,画面简洁明快,主体突出,描绘集中。三、不论用墨勾泼或用色点垛,处处“见笔”,在绢本上强化干湿对比效应,能于松灵随意中显生动鲜活,富有趣味。

孙隆这种近似即兴式的没骨写意画,是和宫廷“院体”相对立的,体现了与工笔不同的风貌。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所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指写意,后者指工笔。孙隆这种重在神韵精心巧思的“小品画”,对后世写意花鸟发展启迪较大,如明中期弘治时的郭诩恣肆放逸的大写意花鸟画派创格和孙隆的艺术开拓是不无关联的。

花鸟草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