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释义
原意指鹬和蚌互相争持不下,结果让渔翁把它们一起捉了。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依靠强大的国力,经常侵略别的国家,其他各国之间也常常互相攻伐。有一年,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听到消息后,立即派说客苏代到赵国去游说赵王,劝赵国不要发动战争。
苏代见到赵惠王后,对他说:“今天我渡易水时,看到一只河蚌正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这时有只鹬鸟走过,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蚌壳合上,紧紧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用尽力气也拔不出嘴,蚌也不能脱身回到河里。于是,河蚌和鹬鸟便争吵起来。鹬鸟说道:‘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变成死蚌,我就有蚌肉吃了。’河蚌也说道:‘如果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就会变成死鹬,成为渔人饭桌上的一道菜。’正当它们争得不可开交时,一个老渔翁走过来把它们都捉走了。”
讲到这里,苏代又对赵惠王说道:“如今赵国、燕国实力相当,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必然长期相持不下,那时强大的秦国恐怕就会像渔夫那样从中获利,把燕赵两国一起吞灭,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听后,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用典
众人都认道真个倪太守许下酬谢他的,反以为理之当然,那个敢道个不字?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