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邯郸学步》释义|出处|故事|用典|

邯郸学步

释义

也作“学步邯郸”。原指到邯郸学习他人走路的样子,现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长处。

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是邯郸。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手脚摆动很有风度。燕国寿陵有位面相清秀的少年,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别人穿的衣服比自己好,别人家的饭菜比自己家的香,别人的一举一动也比自己高雅。他听说邯郸人走路姿势优美,便不顾路程遥远,前去学习。寿陵少年每天站在路旁,仔细观察邯郸人的走路方式,并不断揣摩他们的姿势,甚至跟在路人后面一步一步地学习。他跟小孩学习活泼轻松的走路姿势,跟老人学习稳重的走路姿势,还跟妇女学习摇摆多姿。寿陵少年觉得自己的走路姿势越来越别扭,以为是在燕国走了十几年的路,旧习太深,于是彻底摒弃原有的走路习惯,完全按照邯郸人的样子从头学起。然而,过了段时间之后,他不仅没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连原来走路的样子也不会了,只好爬着回到了家乡。

用典

“什么古迹?”娄朴道:“学步桥。”盛希瑷道:“是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么?”

——清·李绿园《歧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