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家语

《沧浪诗话》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语,非关理也。”“诗有别语”,即诗家语。王安石也曾提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诗家语即是诗的语言。简言之,就是形象生动且能表情达意的语言。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作者用十一种人事景物(“物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西下的夕阳、天涯断肠人)来表达天涯游子孤独苦闷的愁思以及念亲人的感情,全曲优美,意境高远,句中的每个词语、每个短语都是“诗家语”。

那么,如何理解诗家语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欣赏:

(1)精炼。精炼是“诗家语”刻意追求的东西。在古典诗歌中,绘景状物、表情达意时,非常讲求语言的表现力,总是精心挑选那些最富表现力的字眼,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这就是诗词炼字的手法。古人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恨”两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写出了不经意间与南山相视的悠然恬淡的隐逸生活。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句中,一“孤”字既写出了地域的偏僻,环境的凄苦,更表现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内心的孤独凄凉。数量词。古典诗文中运用的数量词往往是含虚数的意义,这样可以起烘托作用,增强诗句的表现力。如庾信《小园赋》:“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其中的数词了了几笔,写出了鱼虽小而有趣,竹虽少却有味,以体现小园的情趣。再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虚词。古典诗词中的虚词,往往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如杜甫《上兜率寺》:“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中虽只用了“有”“自”两字,却结合了空间和时间,表现了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使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

在这里,我们还要谈谈“诗眼”这个话题。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或一句诗最能体现语言精练的地方。例如林景熙《溪亭》:“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本诗中“穿”“数”描写所涉及对象的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在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2)含蓄。诗家语不能直露,要含蓄。所谓含蓄,就是将丰富的生活,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激情,熔铸于生动的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形象之中,而把自己的思想倾向隐蔽起来,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例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以夫妻关系比拟师生关系,表达诗人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婉转而见含蓄,妙趣无穷。又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的深思。

(3)多义。日常用语,尤其是科技用语,要求语义是唯一的,即俗话说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这样,就会造成混乱,酿成大祸。诗家语则恰恰相反,忌讳语义的唯一性而努力追求语义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指出:“隐以复意为工。”把含有另一层意思视为工巧。如果一个词,一句诗的含义越多,令人回味的东西越多,那么诗味越浓。例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本诗第四句中的“落花时节”,至少有四重含义。一是自然界的物候现象:花谢花飞花满天的“落花时节”;二是李龟年人生的“落花时节:当年红极一时的国家级的大音乐家,因战乱流亡江南;三是杜甫人生的“落花时节”:名满天下的一代大诗人因战乱而漂泊江南有家难归;第四,李唐王朝的“落花时节”:安史之乱给李唐王朝以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步入没落之路。具有四重含义的“落花时节”,极大地丰富了诗的内蕴,使之成为享誉千载的史诗,成为后代诗家的圭臬。

另外,还有修辞、语法等在语言中的运用,对诗家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前几章中都有详细讲述,这里便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