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戏事》原文|赏析

余垂龆时,随先君子故都,尝见戏事数端,有可喜者。自后则不复有之,姑书于此,以资谈柄云。

水嬉者,以髹漆大斛满贮水,以小铜锣为节,凡龟、鳖、鳅、鱼,皆以名呼之,则浮水面,戴戏具而舞,舞罢即沉。别复呼其它,次第呈伎焉。此非禽兽可以教习,可谓异也。

又王尹生者,善端视。每设大轮盘,径四五尺,画器物、花鸟、人物凡千余事。必预定第一箭中某物,次中某物,次中某物。既而运轮如飞,俾客随意施箭,与预定无少差。或以数箭俾其自射,命之以欲中某物,如花须、柳眼、鱼鬣、燕翅之类,虽极微藐,无不中之。其精妙入神如此。然未见能传其技者。

又太庙前有戴生者,善捕蛇。凡有异蛇,必使捕之。至于赤手拾取,如鳅鳝然。或为毒蝮所啮,一指肿胀如椽(21),旋(22)于笈(23)中取少药糁(24)之,即化黄水流出,平复如初。然十指所存仅四耳。或欲捕之蛇藏匿不可寻,则以小苇管吹之,其蛇则随呼而至,此为尤异。其家所蓄异蛇凡数十种:锯齿、毛身、白质(25)、赤章(26);或连钱(27),或绀碧(28),或四足,或两首;或仅如称衡(29)而首大数倍,谓之“饭揪头”,云此种最毒。其一最大者如殿槛(30),长数尺,呼之为蛇王。各随大小以筠篮(31)贮之,日啖(32)其肉。每呼之使之旋转升降,皆能如意。其家衣食颇赡(33),无他生产,凡所资命(34)惟视吾蛇尚存(35)耳。亦可仿佛豢龙(36)之技矣。

又尝侍先子(37)观潮(28)。有道人负一簏(39)自随,启而视之,皆枯蟹也。多至百余种:如惠文冠(40),如皮弁(41),如箕(42),如瓢,如虎,如龟,如螘(43),如猬;或赤,或黑,或绀,或斑如玳瑁(44),或粲如茜锦(45),其一上有金银丝,皆平日目所未睹。信(46)海涵(47)万类,无所不有。昔闻有好事者,居海濒(48),为蟹图,未知视此何如也。

杜门(49)追想往事,戏书。

(《癸辛杂识》)

注释①垂龆(tiao)——童年。②先君子——指已亡故的父亲。③故都——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作者写此文时,南宋已亡。④呈——表演、献技。⑤髹(xiu)漆——涂漆。⑥斛(hu)——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⑦节——节拍。⑧伎——同“技”。⑨端视——注目而视。⑩凡——共。(11)事——种。(12)中(zhong)——射中。(13)俾(bi)——使。(14)花须——花蕊。(15)柳眼——初生的柳叶。(16)鱼鬣(lie)——鱼颔旁硬刺。(17)藐——小。(18)太庙——帝王的宗庙。(19)蝮(fu)——一种毒蛇。(20)啮(nie)——咬。(21)椽(chuan)——屋顶上承架屋瓦的圆木。(22)旋——立即。(23)笈(ji)——书箱。(24)糁(can)——涂抹填布。(25)质——指底子。(26)章——指花纹。(27)连钱——指花纹如同相连的钱币。(28)绀(gan)碧——深青带红的颜色。(29)称衡——秤杆。(30)殿槛(kan)——殿堂的门坎。(31)筠(yun)篮——竹筐。(32)啖其肉——以肉喂蛇。(33)赡——丰足。(34)凡所资命——指一切生活上的费用。(35)惟视吾蛇尚存——意为全仰仗蛇。此处用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语。(36)豢(huan)龙——养龙。《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善养龙之人。(37)先子——指已亡故的父亲。(38)潮——指每年农历八月钱塘江口的大潮。(39)簏(lu)——竹箱。(40)惠文冠——汉代武官的帽子,有貂尾作装饰。(41)皮弁(bian)——一种古代武官所戴的帽子。(42)箕(ji)——簸箕。(43)——“蚁”的本字。(44)玳瑁(daimei)——龟类,甲可制成装饰物。(45)茜(qian)锦——红色锦缎。(46)信——确实。(47)海涵——包容。(48)濒(bin)——水滨。(49)杜门——闭门不出。

赏析我国杂技表演与民间收藏传统悠久。据载,杂技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于汉代,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坚强毅力。从这篇随笔可以窥见南宋时期杂技的精湛表演及民间收藏之一斑。

文中记述了三种杂技表演及一种民间收藏,因其技艺不同,给人的审美感受也就不同。驯鱼鳖给人以轻松的奇异美感;射技给人以尚武的神健美感;戏蛇给人紧张的履险美感;集蟹给人以玄妙的奥秘美感。作者将不同的美感享受赋予读者,使文章具有一种妙趣迭生的魅力。同时,逐一的技艺表演,使读者从轻松的观赏进入紧张的切入,由紧张的切入复归到玄妙的遐思,这也构成了文章的内在层次以及迭宕起伏的节奏。由此亦可见作者构思的匠心与功力。

此文的另一特点表现在作者的记述方面,其文字洗炼生动,使杂技表演的情境及民间收藏的丰繁跃然纸上。如作者写王尹生之善射,先概述其“善端视”,再细写其在直径四五尺的大轮盘上“画器物、花鸟、人物凡千余事”,预定目标后,虽轮盘运转如飞,所射无不中。继之,更写其连发数箭,图中“微藐”至“花须、柳眼、鱼鬣、燕翅之类”,“无不中之”。最后总赞其射技“精妙入神”,再用“未见能传其技者”一语加以烘托,突出其技精妙绝伦,步步写来,清晰入微。驯鱼鳖、戏蛇、藏蟹,作者无不如此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读来如令人身入其境,亲睹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