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樟林古港碑记》原文|赏析

这里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碑亭,记录着人间的风云和历史的沧桑。

樟林现在是一个内陆乡镇,然而在历史上,它曾经是粤东第一大港。早在汕头开埠之前,清代康熙年间,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群众海外移民的需要,澄海的这一滨海村寨,渐渐发展为一个海运港口。那时它帆樯云集,货栈成行。红头船,即一种船头漆成朱红色,单桅或双桅,木材结构的大型帆船,从这里装载旅客和货物,乘风破浪,扬帆远征,北上直达上海、天津、青岛等地,南下出航暹罗、交趾、新加坡诸邦。樟林作为一个繁盛的港口,历时长达一个世纪以上,那时,它曾被喻为“海洋总汇之地”、“河海交汇之墟”。水手和旅人,本着他们的宗教观念,向之祈福禳祸的风伯庙、天后宫等庙宇,就是那个时期在这里陆续建成的。红头船的古老遗骸和沉重铁链,解放后曾经被陆续发现,也是这段历史的一个佐证。

岁月递嬗,时移势易,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汕头开埠,蒸汽轮船来往频繁之后,樟林古港才结束了它作为海运枢纽的地位。潮汕地区最早出现的华侨之乡,就在这片土地之上!

建立这座碑亭,可以让人们重温自己的乡史;让南洋各国的华裔旅客,凭吊遗迹,缅念自己当年飘洋过海、艰苦奋斗的先人。

世事尽管沧桑多变,但是因果关系,历历可辨。建立这座碑亭,也让人们有所领会,进而虚心尊重客观法则,勇于面对现实,开拓未来。

(1987年)

赏析我国当代著名散文作家秦牧为家乡所作的这篇《古港碑记》,既有作家行文挥洒自如,旨意深邃酣畅的独特创作风格,又有碑铭题记言简意赅、语美情深的文体特色。因是勒石铭文,限于容量,全文不过五六百字,却能“纳须弥于芥子”,内容丰赡,文笔多彩。显示了一位散文巨匠行文构思的高超艺术功力。

先就思想内容来说,它以樟林古港为着眼点,浏览、纵观,集纳渊深。如记“地”:北达渤海,南及东南亚,广袤千顷万里。记“时”:上朔清初,下及当代,绵亘数百余年。记“人”:有飘洋过海,创业异域的前代先人;也有战天斗地,建设新港的当今工农。记“事”:有古之装载繁忙,扬帆远引;也有今之汽轮频仍,四方辐辏。记“物”:有昔之帆樯云集,货栈成行;也有今之碑亭矗立,乡镇新貌。处处涵蕴着和呈现了一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陈迹与现实情景。

再就表述形式来说,它以“怀思古之幽情,实激励于来兹”作为镕裁题旨和篇章的主轴,间有生动的描叙,浓郁的抒情,深刻的哲理,热忱的企望,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文笔多变的古港变新阜的浮世绘与风俗画。

综上所述,本文艺术层面上是着意于详写碑亭所在地“古港”的“古”趣盎然,和“港”乡的沧桑递变。然而,却意蕴深涵,实为表述新建亭碑的意图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背景,也为突现“碑记”的题旨铺陈了厚实的文字衬垫。为此,结末两段向今人和后人的谆谆告诫与殷切期望,倍见三复斯言,语重情长。“重温乡史,开拓未来!”真是字字千钧,寄意深殷。试纵观全文,充沛着投身“四化”,创建新业的积极意义,进取精神和乐观情怀。缅古励今,令人神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