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的前途》原文|赏析

王任叔

一提起小品文,我就想到《灯影桨里的秦淮河》。《灯影桨里的秦淮河》有二篇,一篇是朱自清的;一篇是俞平伯的。我可更爱朱自清那一篇。

原因是很简单的。朱自清那一篇,不但文字委婉优美,使人读后,如投入在这夜的秦淮底梦境里;就是描写的手法,也是更写实的。没有无聊的哲学的议论。虽然,任何文学作品底每一个作者,对于题材底处理,有他一定的作为意识的尺度底视角,然而借了题材,来发挥他个人底主观的议论,那总不免是一种累赘。而小品文似乎更应该避免。

把小品文和小说比较,那是人底“一生”和“一天”的不同。但看人是可以从他一天底行动、思想、脾气、习惯中,知道他一生底归趋。小品文也有同样的作用和意义。

小说是人底“一生”,那就少不了故事。故事底演进,自有它底节拍。故小说可略其所不必要的,而增其所必要的。有时便不免虚构。小说中底主人,也不必限定某个特殊的人作为典型,而可取种种人底行动、面相、性格,来造成一个典型。小品文不必一定有典型的人物底出现,又不必一定要有故事。它是速写,是漫画;是社会现象底一片段,是把握人物或现象底特殊性的一面。同时,在其写出底手法上,却是更客观的写实;Tempo明快而不凝滞,字句简练,题材大都实有其事。同时,要少发议论。

不过这么说来,小品文界限未免太狭。坊间流行的小品文刊物,其包罗之广,又显与上述各节不同。其中有漫谈,有读书札记,有杂感,有特写,速写,有书报评述。五色缤纷,颇呈大观。那么,我所说的,就算是我理想中的小品文吧!

总之:我所欢喜的小品文,是有骨有肉,又有血的有生气的东西。是所谓报告文学。我所不欢的,是引经据典在小文章中讲大道理,甚至于翻了一会线装书,抄节成文,那种死气沉沉的东西。——但中国人是顶欢喜摸老路的,白话文学运动以后,有所谓整理国故的呼声;社会科学书籍介绍以后,有所谓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全跌落在旧书堆中翻筋斗。那么小品文前途,怕也可想而知了吧。

(1935年《小品文和漫画》)

注释本文认为小品文应力戒“主观的议论”,以防“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