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节》原文|赏析

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节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市人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矣。

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旂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自白昼以迄二鼓,烟尘渐稀,而人影在地,明月当天,士女儿童,始相率喧笑而散。

市卖食物,干鲜具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街景耳。又有卖金鱼者,以玻璃瓶盛之,转侧其影,大小俄忽,实为他处所无也。

(《燕京岁时记》)

赏析这是一则写清代都城——北京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盛况随笔。全文共三段,分别写彩灯、花炮及元宵等食品。作者明写这些,而暗写欢闹的人群,读后使人犹如观看了一幅长长的民俗画卷,对清朝京城元宵节的盛况增加了形象的认识。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观察细致,记述生动。如写彩灯,作者不仅具体写了何处最胜,何处次之,何处稍有可观,而且对灯的形状、用料、图案等都有记述。写花炮烟火,为说明品种之多,则不厌其烦,详细开列各种花炮的名目,使人由花炮形象生动的名称便能想见其燃放后绚烂的姿容。写食物,则突出大宗节日食品元宵。这些具体描写,无疑得益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对民俗民情的深入了解和由衷热爱。也正因为如此,本文除了它在文学上的成就外,还具有不可低估的民俗学方面的参考价值。本文语言简炼质朴,准确传神,言简意赅,表现了作者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