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解与赏析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挂罥:都是挂住的意思。俄顷:一会儿。衾:被子。恶卧:睡态不规矩,手脚乱放乱蹬。丧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明。庇:保护。

入选理由

思想性突出,由自己的生活遭遇而推及他人,体现了诗人的博爱情怀。

诗词赏析 这是诗人居住在成都草堂时的作品,是一首古体诗。

诗由秋风吹走自己居住的茅屋(草堂)顶上的草写起,描写了顽皮儿童抱草而去的内容,由此而来的是秋雨进屋,受雨受寒的生活景象,一切都自然而然,是生活中的常事,小事。但是,诗人却在这“常”和“小”中融入了大思想,选准了写作切入点。于是将立论由自己受雨受冻推想到了他人,尤其是贫寒的读书人如何才能不受雨受冻的高度上去,这就让诗歌有了感人的思想主题。加上作者动情的关爱表达,让诗歌的结尾部分变成了抒情议论的名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王安石《题子美画像》“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NFDA4]]”就是有感于此而作。这种宁愿自己献身而关爱他人的深情,正是高尚的人格精神所在,正是和谐社会应该提倡的人格修养,正是被今天的青少年读者所忽略而又恰恰需要理解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关键问题。

诗歌分为四段,句式长短随意,少者两个字,多者长达九字,是表意抒情的需要;有的三句换韵,有的五句换韵,有的连续用韵,有的隔句用韵,都显出自由而特异的特点。清人浦起龙说这首诗“奇奡”,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