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江淹·鲍参军照戎行》原文|赏析

豪士枉尺璧,宵人重恩光。徇义非为利,执羁轻去乡。孟冬郊祀月,杀气起严霜。戎马粟不暖,军士冰为浆。晨上成皋坂,碛砾皆羊肠。云阴笼白日,大谷晦苍苍。息徒税征驾,倚剑临八荒。鹪鹏不能飞,玄武伏川梁。铩翮由时至,感物聊自伤。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

鲍照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出身寒门,仕途不如意,但作品中除了有对士族政治的不满和抨击外,也有及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歌风格比较豪放俊逸。《文选》录有多首鲍照的军戎诗,可见这类题材的诗很能体现鲍照的风格,因此,江淹拟鲍照便从军戎题材入手。

诗的前四句显示出豪迈的气概。“豪士”是豪放任侠之士,诗中豪士的思想行为显然体现了鲍照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尺璧”为直径一尺的璧玉,以示其大而可贵,“宵人”即小人。首二句说豪士根本不爱财宝重礼,唯小人才看重礼遇恩宠,表现了对财利的轻视。第三、四两句中,“徇”通“殉”,为某一目的而献身之意,“羁”是马笼头。这两句承上面两句的意思,说明了豪士从军征战,甘愿献身是为义而非为利,重义轻利,故从军上马,不在乎远离家乡。诗的前四句语气豪迈果断,义无反顾,完全是壮士的情怀。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觞”的诗句,反映了鲍照立功报国的雄心。拟作开首四句所体现的情怀和鲍照此诗中的报国豪情正相吻合。

从第五句起,诗歌的情调由开始时的意气奋发一转而为苍凉雄浑。“孟冬”二句表明从军征战是在冬季,“孟冬”即冬季第一个月——农历十月。“郊祀”是于郊外祭祀天地,“郊祀月”此处也指冬月。孟冬之月,寒气肃杀,严霜顿起。“戎马”以下四句具体描绘了在严寒中行军征战的艰苦。军马即使喂以粟米也不能取暖,更何况食草。士兵野外渴了也只能以冰代水。“成皋坂”是关名(故地在今河南荥阳县西),为古代河南重要的关隘之一,这里代指军事要冲。“碛砾”,此处指山坡上的碎石。“羊肠”形容山上小路崎岖曲折。接着,“云阴”二句写道,阴云遮蔽了太阳,巨大的山谷昏暗不明。整个画面沉郁阴暗,但这两句写景从上至下,视野开阔,意境显得阔大,故气势凝重浑厚,并不使人感到压抑。天寒路险,人困马乏,于是停下休息,“息徒”言让众人休息,“税”通“脱”,“税征驾”意即停车解驾。“倚剑”是拄着剑,“八荒”为八方边远之地。这几句写景叙述的诗句显得苍凉沉郁,但境界不失雄浑阔大,尤其是“倚剑”句,气势恢宏,强烈地显示出豪士志在四方的气魄,行军征战尽管艰苦,但前面那种“执羁轻去乡”的壮志并没有改变,读者于此仍可感受到豪士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由此可见,“孟冬”以下诸句诗在体现自然条件严酷的同时,也衬出了豪士不畏艰险的品格,意境苍凉开阔,沉郁但不显寒窘局促,仍有激昂慷慨的气概。

然而豪士在建立功业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故难免会有失意伤感之时。“鹪鹏”以下四句即说明了这点。“鹪鹏”是状似凤凰的神鸟,据说象征着种种美德。“玄武”为龟蛇合身的灵物,也指龟。“川梁”即河桥。鹪鹏不能飞翔,玄武伏于桥下,天气之严寒于此可见。又鹪鹏、玄武均为神异之物,此处也象征着有才干、抱负的人,则严寒使其不能活动,无疑又隐含了险恶环境对人才的压抑之意,于是,又引出了下面“铩翮”二句。“铩翮”原意是羽毛摧落,这里承上面“鹪鹏”句,意即遭到摧残。鹪鹏等因自然条件严酷而遭受摧残,由物及人,联想到政治环境的险恶也会使抱有雄心壮志的人受到打击,无法施展抱负、才干,豪士心中也不由得产生了伤感之情,这种心情正是像鲍照那样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因地位低下终于难以如愿的人所常有的,所以,“感物聊自伤”正是鲍照苦闷心情的反映。不过,鲍照虽然出身低微,仕途不如意,他的诗中对此也屡有怨言,但并没有凄婉的哀叹,更没有就此伤感消沉下去,他的人生观中积极入世的精神依然占主导地位,故其诗中仍不乏意气凌厉之语。江淹对此把握较准,所以拟作的最后两句没有承上面“聊自伤”作更多的渲染,而是猛一转折,使诗意又变得积极昂扬,呼应了开首。“竖儒”是对俗儒的鄙称,“行藏”语出《论语》,是说出仕则行道,否则即退隐藏道以待时机。这两句以轻蔑的口吻嘲笑那些俗儒只知终生通晓一经(儒家经典)而不懂行藏之理。整首诗开首豪迈奋发,最后依然充满了积极济世的精神,但经过中间苍凉凝重的写景状物和抒情,豪士的情怀也就更有深沉之感而不显浮夸,意蕴也更丰富了。

清陈祚明曾说鲍照诗内容上“感岁华之奄谢,悼遭逢之岑寂,惟此二柄,布在诸篇”,这首拟作也基本上包含了这两个内容。风格方面,清沈德潜说:“明远(鲍照)能为抗壮之音,颇似孟德(曹操)。”从这首拟作看也确实如此。拟作中写行军的艰难情形和曹操《苦寒行》颇为相似,风格也较雄浑。江淹这首拟作和《杂体诗》中有些作品不同,这首诗很少直接从鲍照诗中选取现存的词语来模仿,而是通过把握鲍照的精神实质及其诗歌的意境风格来再现鲍照诗的风貌,这方面江淹做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