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醒石》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醉醒石》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题 “东鲁古狂生编辑”。作者为明末清初人。十五回。有原刊本,乾隆五十四年瀛红堂刊本等。

《醉醒石》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拟话本小说集。所谓“拟话本”,实际上就是文人摹拟“话本”的体制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作者把自己的书名题为《醉醒石》,显然寄寓讽世垂教的用意。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象神奇的醉醒石一样,对沉醉的世人起到清醒的解醉作用。至于何者为“醒”,何者为“醉”,作者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全书褒贬抑扬的尺度中可以看出,其意者大体和冯梦龙在《醒世恒言》 的 “原序” 中所指者相仿,即所谓 “忠孝为醒,而悖逆为醉; 节俭为醒,而淫荡为醉; 耳和目章、口顺心贞为醒,而即聋从昧、与顽用嚣为醉。”作者的“醒”、“醉”标准虽然超不脱封建的纲常伦理范围,但其针砭时弊,解醉当世的意图是非常显豁的。再者,从全书十五个短篇的取材上,也可看出《醉醒石》有别于其它拟话本小说的显著特色。当时及稍后的“拟话本”作品,历史题材都占有相当的份量,《醉醒石》除第六回所写恃才傲世、妄自尊大的李微变成老虎的故事,取材于唐人《李征传》(见于《太平广记》427卷所引 《宣室志》)外,其余十四篇都以明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把笔锋触向当时社会的许多领域,对各种社会生活进行了比较真实的描写。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各种生活现象时,绝不把自己的任务停留在蒐采一些奇闻轶事来娱乐读者上,而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它们作出说明和评判,进行褒贬劝惩。尽管由于阶级的历史的局限,作者对自己所描写的题材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一些作品中还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荒谬思想,但作者所展示给读者的种种社会“醉态”,实际上正是那一社会所固有的弊端,正是“浊乱之世”必然产生的种种丑恶现象。

首先,《醉醒石》以较多的笔墨,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和官场的种种黑暗内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朱明王朝走向衰败崩溃道路的某些真实情况。《侍孤忠乘危血战》 中的巡检刘濬,是作者极嘉许的 “为国捐躯,临难不屈”的正面人物,他之战死疆场,与其说死于敌人刀下,不如说死于友军之手更为确切。实际上,他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牺牲品,是腐败政治的殉道者。作者所揭露的“文官图私,征税增耗,问事罚赎,一味揸钱”,和武官骄横、各怀私心、互相倾轧的情景,正表明统治阶级内部剧烈的矛盾斗争,在明初就已存在,到朱明王朝后期,更愈演愈烈。作者愤慨地指出: “只是明季做官的,朝廷增一分,他便乘势增加一分; 朝廷征五分,他便加征十分。带征加征,预征火耗,夹打得人心怨愤。又有大户加三加五,盘利准人,只图利己,所以穷民安住不得穷。还要贼来,得以乘机图利?贼未到先乱了。”这虽是以一种维护封建秩序的口吻对明末腐败政治的斥责,但客观上正说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盘剥和压榨,已经使人民 “安住不得穷”,只有走上起义的道路。《矢热血世勋报国》描写的虽是一个 “夫忠妇节”的陈旧主题,但作者从故事发生的周遭环境里,相当深刻地揭露出明代官军“御敌无方,害民有术”的强盗行径。在倭寇犯边的严峻时刻,姚指挥浴血奋战,城破殉难,妻妾幼子幸未死于倭寇之手,但逃难途中反被官兵凌辱,惨杀,作品以深深憎恨的笔触,刻划了官兵们为淫欲而践踏良善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凶狠、无耻的兽行,控诉了官军“与倭寇不差一线” 的残暴罪行。

《假虎威古玩流殃 奋鹰击书生仗义》描写一个流氓无赖王臣投机钻营、飞黄腾达、为非作歹的故事,可以说是明末腐败吏治的缩影。专门以声色媚人的王臣,原是江南巨富家的书童,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谋得武英殿书画局锦衣卫千户的官衔,完全是攀附大宦官韦春的结果。王臣以钦差身份到江南搜寻书画古玩时的种种罪恶行径,不仅表现出“小人得志”后的猖狂、奸诈与凶狠,而且是对朱明王朝腐败政治的辛辣讽刺。特别是作者把王臣奉旨搜索书画古玩一事与宋徽宗时的运送“花石纲”相提并论,就自然地把谴责锋芒指向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形象地揭示出广大人民遭受痛苦折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尽管王臣因恶迹昭著激起民愤,被皇帝查办、斩首,但这只不过是一个拙劣鹰犬的结局而已,他的血污虽然能给“圣明的皇冠”抹上一层微弱的光晕,但总掩盖不了“圣上”真正的罪责。

当然,作者的本意并不一定在于揭露统治阶级,但是在他对现实的政治生活的真实描写中,封建统治的本质,却自然地显露了出来。比如,作者在第七回的开头强调教子之道应是: 严于教养,言传身教,随材器使,因病与药。而作品所刻划的却是与此相反的形象。那个钻营中举的吕孝廉,不唯是一个“只信金钱不信书”的 “禄蠹”,同时又是一个吃酒好色,图霸田产,占取美女,“百姓视之为蛇,上官怕他如蝎”的恶棍。他靠纳粟买官,“一年任满,也得银十万两”。作品通过这个虎狼官问案收贿,捕盗扳金,捉生替死等一系列情节的描写,使读者触目惊心地看到明代科举制度的腐败与官场中贪婪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感到封建统治者及其用人制定的荒谬和悖理,正是这些腐朽的吏治和由之产生的贪残无耻的官吏们,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其次,爱情和婚姻的主题,在全书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作者在作品中通过不同情节,写出了当时青年男女的愿望和追求,痛苦和斗争。《假淑女忆夫失节 兽同袍冒姓诓妻》描写冯淑娘和汤小春悲欢离合的故事。冯淑娘父女能打破“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一心招清贫的汤小春为赘婿,在那一时代无疑是一种重人品而轻门第的有识之见,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只是由于汤小春家贫难聘,冯老又染时疫病殁,使得这一美满的婚姻变故迭起,舛错丛生,历尽曲折,最后才如愿以偿,结成夫妻。尽管作者力图用封建的“贞节”观念来衡量冯淑娘的爱情,进行充满道学气味的说教。但汤小春对冯淑娘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贞节”问题所持的不计较态度,表现出封建的贞操观念在市民阶层中已逐渐失去它的支配作用,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在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婚姻和家庭还常常会遭受豪强的破坏与摧残。《秉松筠烈女流芳 图丽质痴儿受祸》叙写浙江开化县女子程菊英守未嫁之盟,在强横的逼迫下,坚贞不屈,以死相殉的故事。《逞小忿毒谋双命 思淫占祸起一时》叙写泼皮无赖王四逼娶陈大姐作妾,因陈公拒亲,全家惨遭毒手的故事。小说以强烈的憎恨刻划了无赖、巨富和官绅狼狈为奸,为了淫欲和金钱而肆意摧残女性,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据胡士莹先生考证,《秉松筠烈女流芳》这篇小说,取材于明代屠隆的《由拳集·程烈女传》,情节大致和传文相符,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象程菊英那样出身于木商家庭的少女,由于才艺出众,竟成了巨富之家强取豪夺的对象,官绅们也乘机受贿纳赃、助纣为虐,逼得她家破人亡。美丽,在那一社会里,不仅不是获得幸福的条件,反而成为遭受迫害摧残的祸根。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痴心女子负心汉”,是在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屡屡重演的悲剧。《穆琼姐错认有情郎 董文甫枉做负恩鬼》中的女主人公穆琼琼,是一个“遭逢家难,失落风尘”的名妓。她辛酸的卖笑生涯,她所受的摧残和凌辱,使她“久有从良之志”。当她一旦爱上了董文甫,便倾心相待。不幸的是,穆琼琼认为“老实”的董文甫,却是一个凉薄无情的 “负心贼”。当他骗得穆琼琼的爱情和辛苦积攒起来的赎身钱之后,就远走高飞,别婚另娶,害得穆琼琼含冤负郁,抱恨身亡。小说虽然以 “冥报” 的虚幻结尾,使穆琼琼雪了恨,但并未改变作品的悲剧色彩。一个沉沦在黑暗深渊中的妓女,为了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处境,费尽心思,结果还是被人抛弃。事情的悲惨、冷酷孰有胜于此者!

和上述的内容相联系,《醉醒石》还创造了一些封建时代反抗者的形象。《济穷途侠士捐金 重报施贤绅取义》中的浦其仁,是一个正气磅礴的人物。在陈乡宦借投献之名霸占寡妇田产,勒索佃户租息的危迫情况下,他敢于挺身而出,抱打不平,聚众痛殴乡宦,挫败了横行乡里的恶霸。在那个“没理世界”里,为孤寡贫弱者伸张了正义,一吐冤气。他救危扶困不望图报的品质,无疑是广大劳动人民优良品质的反映,是劳动人民意愿的形象体现。《秉松筠烈女流芳》中的程菊英,在豪富、乡绅、官府的威逼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向封建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一个旧时代的少女所能采取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反抗方式。《假虎威古玩流殃 奋鹰击书生仗义》中的陆秀才,可以说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皎皎者。他不顾生命的威胁,勇敢地抗拒“饮差”王臣对秀才们的作贱、戏弄,并带头痛打为非作歹的王臣,机智地和奸诈的虎官狼吏展开斗争,终于使王臣这个罪恶累累的无赖被劾问治罪。这篇小说所描写的斗争,和当时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民疾恶如仇的思想感情。应当指出的是,由于作者封建正统思想的限制,他笔下反抗者形象的行动总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力图把他们的反抗纳入自己封建说教的规范。这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醉醒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也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全面地作一番介绍,绝不是笔者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能作一些肤浅地介绍。本书的艺术特点,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它以“刻露”、“简练”的文笔描写现实的社会生活,“平话习气,时复逼人”。也就是说,它继承了宋元话本的历史传统,不但原来作为“说话”人表演手段的开场词、入话、头回等成为创作的体制形式,就是故事情节也都能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中发展,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脉络分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画上,多用白描手法,通过行动、对话来表现人物。同时,由于作者的说教目的显豁,所以在涉及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描写中,即使出于刻画人物的需要,也很少《三言》、《二拍》那样的色情描写,笔墨比较干净,语言比较含蓄。